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目的、内容 | 第9-10页 |
1.2.1 课题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现状 | 第10-16页 |
1.3.1 7A04铝合金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机轮轮毂品质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3 7A04铝合金强化方式现状 | 第11-12页 |
1.3.4 7A04铝合金热处理工艺现状 | 第12-13页 |
1.3.5 数值模拟技术在塑性加工中的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1.3.6 数据驱动的建模方法现状 | 第14-16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1.5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轮毂锻造与热处理工艺分析 | 第19-27页 |
2.1 材料模型及试验方案 | 第19-21页 |
2.1.1 材料模型 | 第19-20页 |
2.1.2 试验工艺路线及设备 | 第20-21页 |
2.2 轮毂锻造成形工艺分析 | 第21-22页 |
2.2.1 锻造工艺参数确定 | 第21页 |
2.2.2 产品零件图及工艺分析 | 第21-22页 |
2.3 轮毂热处理工艺分析 | 第22-24页 |
2.3.1 热处理工艺路线图 | 第22-23页 |
2.3.2 热处理工艺确定 | 第23-24页 |
2.4 热处理硬度试验及单向静拉伸试验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数据驱动的轮毂锻造工艺优化 | 第27-57页 |
3.1 数据驱动概述 | 第27-28页 |
3.2 基于DEFORM-3D软件锻造过程数值模拟 | 第28-30页 |
3.2.1 DEFORM软件简介 | 第28-29页 |
3.2.2 材料及仿真模拟基本参数 | 第29页 |
3.2.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页 |
3.2.4 锻造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3.3 试验设计 | 第30-34页 |
3.3.1 正交试验设计 | 第31-32页 |
3.3.2 中心复合试验设计 | 第32-34页 |
3.4 轮毂锻造工艺参数优化 | 第34-55页 |
3.4.1 基于GA-BP的轮毂锻造工艺优化 | 第34-37页 |
3.4.2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轮毂锻造工艺优化 | 第37-42页 |
3.4.3 基于等权响应面法的轮毂锻造工艺优化 | 第42-48页 |
3.4.4 基于灰色-响应面法的轮毂锻造工艺优化 | 第48-55页 |
3.5 采用不同优化算法的结果分析对比 | 第55页 |
3.6 优化方案验证 | 第5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数据驱动的轮毂热处理工艺参数优化 | 第57-75页 |
4.1 热处理工艺及优化目标选择 | 第57-58页 |
4.2 数据来源 | 第58页 |
4.3 试验设计 | 第58-60页 |
4.3.0 正交试验设计 | 第58页 |
4.3.1 中心试验设计 | 第58-59页 |
4.3.2 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 | 第59-60页 |
4.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的轮毂热处理工艺优化 | 第60-62页 |
4.4.1 灰色关联分析 | 第60-61页 |
4.4.2 响应权重计算 | 第61-62页 |
4.5 基于灰色-响应面法轮毂热处理工艺优化 | 第62-71页 |
4.5.1 基于灰色关联权重分析 | 第62页 |
4.5.2 加权系数计算 | 第62-64页 |
4.5.3 响应面模型及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4.5.4 影响规律分析 | 第67-70页 |
4.5.5 试验优化方案与验证 | 第70-71页 |
4.6 热处理预测模型建立 | 第71-7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五章 轮毂轮品质联合优化及应用 | 第75-87页 |
5.1 联合优化工艺参数确定 | 第75-76页 |
5.2 试验设计 | 第76-77页 |
5.2.1 中心复合试验设计 | 第76页 |
5.2.2 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 | 第76-77页 |
5.3 基于灰色-响应面法联合工艺优化 | 第77-84页 |
5.3.1 基于灰色关联权重分析 | 第77-78页 |
5.3.2 响应权重计算 | 第78-79页 |
5.3.3 响应面模型及结果分析 | 第79-82页 |
5.3.4 影响规律分析 | 第82-83页 |
5.3.5 试验优化方案与验证 | 第83-84页 |
5.4 联合优化与单独优化分析比较 | 第84-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结论 | 第87-88页 |
6.2 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录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