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互联网治理思想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3-14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四、研究重难点 | 第15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习近平互联网治理思想的背景考察 | 第16-28页 |
一、国际背景 | 第16-17页 |
(一) 网络主权安全受到威胁 | 第16-17页 |
(二) 网络空间打响新国际“战争” | 第17页 |
(三) 中国互联网治理主动“走出去” | 第17页 |
二、国内背景 | 第17-22页 |
(一) 互联网治理面临碎片化困境 | 第18-19页 |
(二) 信息经济发展面临新问题 | 第19-21页 |
(三)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多重挑战 | 第21-22页 |
三、习近平互联网治理思想的战略意义 | 第22-28页 |
(一) 引领伟大复兴中国梦 | 第23-25页 |
(二)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 第25-26页 |
(三) 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习近平互联网治理思想的逻辑体系 | 第28-38页 |
一、习近平互联网治理思想的总体要求 | 第28-30页 |
(一) 夯实网络意识形态基础 | 第28-29页 |
(二) 实现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 | 第29页 |
(三) 建设清朗的网络空间 | 第29-30页 |
(四) 构筑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 第30页 |
二、习近平互联网治理思想的基本原则 | 第30-33页 |
(一) 遵循互联网发展的客观规律 | 第31页 |
(二) 秉持网络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 第31-32页 |
(三)贯彻开放与自主并行的工作思路 | 第32-33页 |
(四) 坚持学习网络知识与运用网络手段的辩证统一 | 第33页 |
三、习近平互联网治理思想的基本方针 | 第33-38页 |
(一) 深化顶层设计,积极利用互联网 | 第34页 |
(二) 做好统筹规划,科学发展互联网 | 第34-35页 |
(三) 完善法律体系,依法管理互联网 | 第35-36页 |
(四) 强化安全监管,确保互联网安全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习近平互联网治理思想的实践路径 | 第38-59页 |
一、推进网信事业健康发展 | 第38-42页 |
(一) 立足五大发展理念,遵循发展新趋势 | 第38-40页 |
(二) 立足经济新常态,提供发展新动力 | 第40-41页 |
(三) 立足人民中心论,共享发展新成果 | 第41-42页 |
二、构建互联网协同共治体制 | 第42-46页 |
(一) 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 | 第43页 |
(二) 加强依法治网 | 第43-44页 |
(三) 强调企业责任 | 第44-46页 |
(四) 引导网民自律 | 第46页 |
三、提升网络核心技术水平 | 第46-50页 |
(一) 正确处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可控关系 | 第47-48页 |
(二) 做好技术突破的精准发力 | 第48-49页 |
(三) 推动核心技术的成果转化 | 第49-50页 |
四、协调推进网络安全发展 | 第50-54页 |
(一) 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 第51-52页 |
(二) 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 | 第52-53页 |
(三) 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 | 第53页 |
(四) 增强网络安全防御与威慑能力 | 第53-54页 |
五、汇聚互联网治理人才智库 | 第54-59页 |
(一) 尊重人才,创造良好工作条件 | 第55-56页 |
(二) 培养人才,构建特色评价机制 | 第56页 |
(三) 激励人才,促进成果高效生成 | 第56-57页 |
(四) 引进人才,实现智库有序流动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