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回顾 | 第11-12页 |
1.2.1 “互联网+”转型升级的研究成果 | 第11页 |
1.2.2 “互联网+汽修”转型升级的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拟解决关键问题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拟解决关键问题 | 第13页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2.1 “互联网+”的基础理论 | 第14-16页 |
2.1.1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 第14页 |
2.1.2 “互联网+”的特征 | 第14-15页 |
2.1.3 “互联网+”的影响 | 第15-16页 |
2.2 转型升级理论 | 第16-17页 |
2.2.1 企业转型升级 | 第16页 |
2.2.2 产业转型升级 | 第16-17页 |
2.3 研究分析工具 | 第17-19页 |
2.3.1 PEST分析法 | 第17-18页 |
2.3.2 SWOT分析法 | 第18-19页 |
第3章 实践基础——“互联网+汽修”现有模式分析 | 第19-23页 |
3.1 “互联网+汽修”主要模式 | 第19-20页 |
3.1.1 电商平台提供的O2O汽修服务模式 | 第19页 |
3.1.2 传统汽修企业提供的O2O汽修服务模式 | 第19页 |
3.1.3 汽车制造厂家提供的O2O汽修服务模式 | 第19-20页 |
3.2 “互联网+汽修”模式的优点 | 第20-21页 |
3.2.1 有助于汽修行业创新发展降低成本 | 第20-21页 |
3.2.2 有助于塑造汽修行业品牌 | 第21页 |
3.2.3 有助于提高消费者服务体验 | 第21页 |
3.3 “互联网+汽修”模式的制约因素 | 第21-22页 |
3.3.1 缺乏“互联网+”的正确认知 | 第21页 |
3.3.2 “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参差不齐 | 第21页 |
3.3.3 政策制度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匹配 | 第21-22页 |
3.3.4 “互联网+”人才匮乏 | 第2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4章 互联网背景下泉港区汽车维修业现状分析 | 第23-42页 |
4.1 泉港区“互联网+汽修”PEST分析 | 第23-27页 |
4.1.1 政治因素(Politics)分析 | 第23页 |
4.1.2 经济因素(Economic)分析 | 第23-24页 |
4.1.3 社会因素(Society)分析 | 第24-25页 |
4.1.4 技术因素(Technology)分析 | 第25-26页 |
4.1.5 PEST分析小结 | 第26-27页 |
4.2 泉港区汽车维修业发展现状分析 | 第27-37页 |
4.2.1 企业数量分析 | 第27-28页 |
4.2.2 从业人员分析 | 第28-29页 |
4.2.3 维修经营分析 | 第29页 |
4.2.4 行业布局分析 | 第29-30页 |
4.2.5 用户消费分析 | 第30-36页 |
4.2.6 发展现状小结 | 第36-37页 |
4.3 泉港区“互联网+汽修”SWOT分析 | 第37-41页 |
4.3.1 优势(strengths)分析 | 第37页 |
4.3.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 第37-38页 |
4.3.3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 第38-39页 |
4.3.4 威胁(Threats)分析 | 第39-40页 |
4.3.5 SWOT分析小结 | 第40-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泉港区“互联网+汽修”平台实现及发展策略 | 第42-52页 |
5.1 泉港区“互联网+汽修”平台定位 | 第42页 |
5.2 泉港区“互联网+汽修”平台构建过程 | 第42-47页 |
5.2.1 明确建设主体 | 第43页 |
5.2.2 选择运营主体 | 第43-44页 |
5.2.3 构建业务支撑 | 第44-46页 |
5.2.4 平台运作 | 第46-47页 |
5.3 泉港区“互联网+汽修”平台发展策略 | 第47-49页 |
5.3.1 第一阶段:构建电子政务系统,形成公共公信能力 | 第47-48页 |
5.3.2 第二阶段:积极对接汽修商家,打造线上线下服务 | 第48页 |
5.3.3 第三阶段:逐步优化用户体验,积累汽修行业数据 | 第48-49页 |
5.3.4 第四阶段:依托大数据的挖掘,成为行业龙头平台 | 第49页 |
5.4 泉港区“互联网+汽修”模式特点与优势 | 第49-50页 |
5.5 泉港区“互联网+汽修”平台构建面临的困难 | 第50-51页 |
5.5.1 泉港区政府扶持不到位 | 第50页 |
5.5.2 汽修企业思想认知滞后 | 第50页 |
5.5.3 人才引进和留住难度大 | 第50-51页 |
5.5.4 建设运营主体间的冲突 | 第5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泉港区“互联网+汽修”转型升级保障措施 | 第52-55页 |
6.1 企业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 第52页 |
6.2 消费者的融入与支持 | 第52-53页 |
6.3 政府大力扶持 | 第53-55页 |
6.3.1 探索规范引导,注重优化平台发展生态 | 第53-54页 |
6.3.2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和引进工作 | 第54页 |
6.3.3 打造龙头汽车维修企业,发挥转型升级示范效应 | 第54页 |
6.3.4 推进企业信息建设 | 第54-5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5页 |
7.2 未来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附录 泉港区汽车维修业消费调查问卷 | 第59-6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