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9-1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习近平民生思想的形成依据与历程 | 第12-19页 |
2.1 理论依据 | 第12-14页 |
2.1.1 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 | 第12-13页 |
2.1.2 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 | 第13-14页 |
2.2 实践依据 | 第14-16页 |
2.2.1 国情依据 | 第15-16页 |
2.2.2 党情依据 | 第16页 |
2.3 检视依据 | 第16-18页 |
2.3.1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 第16-17页 |
2.3.2 孙中山的民生思想 | 第17-18页 |
2.4 习近平民生思想的形成历程 | 第18-19页 |
3 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科学内涵 | 第19-26页 |
3.1 基本思路 | 第19-21页 |
3.1.1 守住底线 | 第19-20页 |
3.1.2 突出重点 | 第20页 |
3.1.3 完善制度 | 第20-21页 |
3.1.4 引导舆论 | 第21页 |
3.2 基本原则 | 第21-22页 |
3.2.1 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 第21-22页 |
3.2.2 把维护和促进公平正义作为生命线 | 第22页 |
3.3 重大举措 | 第22-26页 |
3.3.1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 第23页 |
3.3.2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 | 第23-24页 |
3.3.3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 第24-25页 |
3.3.4 加快推进住房保障 | 第25页 |
3.3.5 绩优社会保障体系 | 第25-26页 |
4 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特点 | 第26-30页 |
4.1 继承性 | 第26-27页 |
4.2 创新性 | 第27-29页 |
4.3 时代性 | 第29-30页 |
5 习近平民生思想的时代价值 | 第30-37页 |
5.1 理论指导价值 | 第30-32页 |
5.1.1 对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发展 | 第30-31页 |
5.1.2 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 第31-32页 |
5.1.3 提出了新时代民生工作方式方法 | 第32页 |
5.2 党建治党价值 | 第32-34页 |
5.2.1 突显党的宗旨初心 | 第33页 |
5.2.2 加强党的执政之基 | 第33-34页 |
5.2.3 创新党的作风风貌 | 第34页 |
5.3 国际示范价值 | 第34-37页 |
5.3.1 民生事业的根本是惠及人民 | 第35页 |
5.3.2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眷顾世界民生 | 第35-36页 |
5.3.3 世界各国对中国民生的向往 | 第36-37页 |
6 结束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44页 |
导师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