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率期限结构动态估计--基于无套利N-S模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意义 | 第9-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5页 |
2 文献回顾 | 第15-21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剥离法 | 第15页 |
·静态模型 | 第15-16页 |
·动态模型 | 第16-18页 |
·混合模型 | 第18-19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3 基于NS模型的混合模型及其估计方法 | 第21-32页 |
·DNS模型 | 第21-23页 |
·AFDNS模型 | 第23-25页 |
·AFGNS模型 | 第25-28页 |
·三种混合模型的状态空间形式 | 第28-32页 |
·DNS模型的状态空间形式 | 第28-29页 |
·AFDNS模型的状态空间形式 | 第29-30页 |
·AFGNS模型的状态空间形式 | 第30-32页 |
4 中国利率期限结构曲线动态估计:混合模型方法 | 第32-52页 |
·样本数据选取 | 第32-33页 |
·用Fama-Bliss方法估计国债即期利率 | 第33-36页 |
·NS混合模型的估计 | 第36-41页 |
·参数λ的设定 | 第37-39页 |
·初值的设定 | 第39页 |
·卡尔曼滤波法估计状态空间模型 | 第39-41页 |
·模型估计结果 | 第41-48页 |
·模型估计的参数 | 第41-43页 |
·指数衰减率λ与载荷因子 | 第43-45页 |
·无套利条件的调整结构项 | 第45-46页 |
·状态变量的估计 | 第46-48页 |
·模型估计精确度比较 | 第48-52页 |
5 混合模型的预测能力比较 | 第52-58页 |
·构建样本外预测 | 第52-53页 |
·预测精度比较 | 第53-58页 |
6 结论 | 第58-60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58-59页 |
·本文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后记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