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M-M4A油田UT油藏综合地质特征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9-11页 |
0.0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0.1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0.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及地层对比 | 第11-15页 |
1.1 研究区基本概况 | 第11-12页 |
1.2 地层特征及层组划分 | 第12-15页 |
1.2.1 地层层序 | 第12页 |
1.2.2 层组划分及小层对比 | 第12-13页 |
1.2.3 划分结果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构造特征研究 | 第15-25页 |
2.1 地震工区概况 | 第15页 |
2.2 研究内容及工作完成情况 | 第15页 |
2.3 构造解释 | 第15-21页 |
2.3.1 构造解释流程 | 第16页 |
2.3.2 合成记录制作及层位标定 | 第16-17页 |
2.3.3 地震反射特征 | 第17-18页 |
2.3.4 地震资料精细解释 | 第18-19页 |
2.3.5 速度分析 | 第19-20页 |
2.3.6 构造成图 | 第20-21页 |
2.4 断裂特征及微构造特征 | 第21-25页 |
2.4.1 断裂特征 | 第22-23页 |
2.4.2 微构造特征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沉积特征 | 第25-32页 |
3.1 沉积背景 | 第25-26页 |
3.1.1 白垩纪海陆交互沉积阶段 | 第25页 |
3.1.2 新生代陆相沉积阶段 | 第25-26页 |
3.2 沉积相类型及测井响特征 | 第26-28页 |
3.2.1 潮坪相 | 第26-27页 |
3.2.2 浪控三角洲 | 第27-28页 |
3.3 单井沉积微相分析 | 第28-29页 |
3.4 连井沉积相分析 | 第29-30页 |
3.5 沉积微相特征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储层特征 | 第32-54页 |
4.1 储层岩性特征 | 第32-34页 |
4.2 储层纵向分布特征 | 第34-35页 |
4.3 储层平面分布特征 | 第35-41页 |
4.3.1 储层反演 | 第35-39页 |
4.3.2 平面特征 | 第39-41页 |
4.4 储层物性特征 | 第41-46页 |
4.4.1 纵向分布特征 | 第41-42页 |
4.4.2 平面分布特征 | 第42-46页 |
4.5 储层分类 | 第46-47页 |
4.6 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 第47-50页 |
4.6.1 层内非均质性研究 | 第47-49页 |
4.6.2 层间非均质性研究 | 第49页 |
4.6.3 平面非均质性研究 | 第49-50页 |
4.7 隔夹层特征 | 第50-54页 |
4.7.1 隔夹层类型及测井响应特征 | 第50-51页 |
4.7.2 隔层分布特征 | 第51-52页 |
4.7.3 夹层分布特征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油藏特征及地质模型 | 第54-61页 |
5.1 原始油水关系研究 | 第54页 |
5.2 油藏类型 | 第54-56页 |
5.3 地质建模工作流程 | 第56-57页 |
5.4 建模工区概况 | 第57页 |
5.5 三维构造建模 | 第57-58页 |
5.6 沉积微相建模 | 第58-59页 |
5.7 储层属性建模 | 第59页 |
5.8 储量拟合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