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社会治理视域下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问题研究--以河源市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3-14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页
    1.5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4-16页
第二章 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概述第16-22页
    2.1 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来源第16-17页
        2.1.1 政策导向依据第16页
        2.1.2 立法法的修改第16页
        2.1.3 宪法修正案第16-17页
    2.2 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性质第17-19页
        2.2.1 效力等级第17-18页
        2.2.2 权限范围第18-19页
    2.3 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意义第19-22页
        2.3.1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19-20页
        2.3.2 促进地方社会治理法治化第20页
        2.3.3 保障地方人民群众利益第20-22页
第三章 地方立法权与社会治理的法治转型第22-27页
    3.1 地方立法权对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影响第22-24页
        3.1.1 地方立法权扩容前地方社会治理的困境第22页
        3.1.2 地方立法赋权的制度设计目标是社会治理法治化第22-23页
        3.1.3 地方立法对社会治理法治化转型的促进与推动第23-24页
    3.2 社会治理法治化对地方立法的新要求第24-26页
        3.2.1 地方立法价值取向的新要求第24页
        3.2.2 地方立法类型的新要求第24-25页
        3.2.3 地方立法内容的新要求第25页
        3.2.4 地方立法方式的新要求第25-26页
    3.3 地方立法与社会治理的有机统一第26-27页
第四章 以河源立法实践探析设区的市立法权现状与问题第27-37页
    4.1 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现状第27-30页
        4.1.1 立法工作机构设置第27页
        4.1.2 立法工作人员配备第27-28页
        4.1.3 立法工作制度完善第28-29页
        4.1.4 立法工作成果体现第29-30页
    4.2 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存在问题第30-34页
        4.2.1 地方立法质量不够高第30-31页
        4.2.2 部门利益法律化现象依旧存在第31-32页
        4.2.3 地方立法协调机制不完善第32-33页
        4.2.4 地方立法积极性不平衡第33页
        4.2.5 公众参与度不够高第33-34页
    4.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4-37页
        4.3.1 地方立法经验缺乏第34-35页
        4.3.2 地方立法能力不足第35页
        4.3.3 法治思维尚未根本确立第35-36页
        4.3.4 社会化立法项目不足第36-37页
第五章 地方立法实现善治目标的路径思考第37-43页
    5.1 切实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第37-38页
        5.1.1 加强地方立法队伍建设第37页
        5.1.2 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机制第37-38页
        5.1.3 推进精细化、特色化、实效化立法第38页
    5.2 切实转变地方立法的理念与价值取向第38-40页
        5.2.1 推动地方立法理念创新第38-39页
        5.2.2 转变地方立法价值取向第39-40页
    5.3 切实发挥地方立法的引领与推动作用第40-43页
        5.3.1 处理好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的关系第40-41页
        5.3.2 坚持在法治框架内推进改革第41页
        5.3.3 积极推进社会治理重点领域立法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宪法宣誓制度法治化研究
下一篇:行政约谈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