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41页 |
1.1 纳米材料概述 | 第11-12页 |
1.2 本研究相关纳米材料的制备、修饰及其应用 | 第12-38页 |
1.2.1 碳纳米管(CNTs) | 第12-19页 |
1.2.2 CdTe量子点(QDs) | 第19-27页 |
1.2.3 磁性纳米Fe_3O_4粒子 | 第27-38页 |
1.3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38-41页 |
第二章 碳纳米管/壳聚糖/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及其修饰的微阵列生物传感器 | 第41-53页 |
2.1 引言 | 第41-4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42页 |
2.2.2 微阵列生物传感器的制备 | 第42-44页 |
2.2.3 测试方法 | 第4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2.3.1 不同纳米材料的FESEM表征 | 第44-45页 |
2.3.2 电极对乳酸/葡萄糖的催化氧化 | 第45-46页 |
2.3.3 温度和溶液pH值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2.3.4 应用微阵列传感器同时检测乳酸和葡萄糖 | 第48-50页 |
2.3.5 微阵列传感器对乳酸和葡萄糖响应的标准曲线 | 第50-51页 |
2.3.6 小鼠血清中乳酸和葡萄糖的临床检测 | 第51-52页 |
2.4 结论 | 第52-53页 |
第三章 量子点/多聚赖氨酸纳米复合多层膜的构建及其抗菌生物活性检测 | 第53-63页 |
3.1 引言 | 第53-5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54页 |
3.2.2 MSA稳定的CdTe量子点的制备 | 第54-55页 |
3.2.3 CdTe QDs/PLL多层膜的层层自组装 | 第55页 |
3.2.4 CdTe QDs/PLL多层膜的表征 | 第55-56页 |
3.2.5 抗菌生物活性测试 | 第56页 |
3.2.6 生物活性检测 | 第5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3.3.1 CdTe量子点的TEM、UV-vis和PL分析 | 第56-57页 |
3.3.2 CdTe QDs/PLL多层膜的光谱分析 | 第57-58页 |
3.3.3 CdTe QDs/PLL多层膜的AFM分析 | 第58-59页 |
3.3.4 CdTe QDs/PLL多层膜的抗菌生物活性实验 | 第59-60页 |
3.3.5 CdTe QDs/PLL多层膜的生物相容性 | 第60-61页 |
3.3.6 CdTe QDs/PLL多层膜的光学性质 | 第61-62页 |
3.4 结论 | 第62-63页 |
第四章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生物毒性的研究 | 第63-75页 |
4.1 引言 | 第63-6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4-66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64页 |
4.2.2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Ns)的制备 | 第64页 |
4.2.3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Ns)的表征 | 第64-65页 |
4.2.4 细胞培养 | 第65页 |
4.2.5 MTT检测 | 第65页 |
4.2.6 ROS检测 | 第65页 |
4.2.7 细胞凋亡分析 | 第65页 |
4.2.8 细胞裂解液的制备 | 第65-66页 |
4.2.9 蛋白质微阵列的制备 | 第66页 |
4.2.10 成像和数据分析 | 第6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4页 |
4.3.1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Ns)的性能表征 | 第66-68页 |
4.3.2 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Ns)的形成机理 | 第68-69页 |
4.3.3 细胞活性检测 | 第69-70页 |
4.3.4 ROS的产生 | 第70-71页 |
4.3.5 细胞凋亡测定 | 第71页 |
4.3.6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和激活变化 | 第71-74页 |
4.4 结论 | 第74-75页 |
第五章 Fe_3O_4@SiO_2-Au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潜指纹显现的研究 | 第75-87页 |
5.1 引言 | 第75-7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6-78页 |
5.2.1 仪器与试剂 | 第76页 |
5.2.2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76页 |
5.2.3 Fe_3O_4@SiO_2-Au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76-78页 |
5.2.4 指纹显现 | 第7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8-85页 |
5.3.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分析 | 第78-79页 |
5.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79-80页 |
5.3.3 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 | 第80-81页 |
5.3.4 纳米复合材料的磁滞回线 | 第81-82页 |
5.3.5 纳米复合材料在潜指纹的显现 | 第82-85页 |
5.4 结论 | 第85-87页 |
第六章 Fe_3O_4@SiO_2/FITC/Au磁-光双功能复合粒子的制备及其潜指纹显现的研究 | 第87-97页 |
6.1 引言 | 第87-88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88-90页 |
6.2.1 仪器与试剂 | 第88页 |
6.2.2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88-89页 |
6.2.3 Fe_3O_4@SiO_2/FITC/Au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89-90页 |
6.2.4 复合材料的测试及表征 | 第90页 |
6.2.5 指纹显现 | 第90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0-96页 |
6.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90-91页 |
6.3.2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91-92页 |
6.3.3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92页 |
6.3.4 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 | 第92-93页 |
6.3.5 荧光光谱(PL)分析 | 第93-94页 |
6.3.6 磁性性质分析 | 第94-95页 |
6.3.7 在潜指纹的显现 | 第95-96页 |
6.4 结论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13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