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激光器论文

LD泵浦高功率窄脉Nd:YAG激光器热效应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引言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6页
        1.2.1 LD泵浦固体激光器的发展状况第9-12页
        1.2.2 激光器热效应的国外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3 激光器热效应的国内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5-16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激光晶体热效应的分析第18-31页
    2.1 激光器热效应来源第18-19页
    2.2 激光器放大模块的热透镜效应第19-27页
        2.2.1 均匀发热激光棒的径向热分布第19-21页
        2.2.2 激光晶体径向折射率的变化第21-23页
        2.2.3 径向梯度折射率下的光线方程第23-25页
        2.2.4 热透镜的等效焦距第25-27页
    2.3 激光器放大模块的热退偏效应第27-28页
    2.4 激光晶体角向热分布第28-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激光晶体热效应的测量第31-45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热效应测量第31-38页
        3.2.1 测量光路第31-33页
        3.2.2 热透镜测量第33-36页
        3.2.3 热退偏测量第36-38页
    3.3 光斑角向畸变分析第38-42页
        3.3.1 光斑畸变程度的判据函数第38-41页
        3.3.2 光斑角向畸变程度第41-42页
    3.4 时域热效应研究第42-44页
    3.5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激光晶体热效应的补偿第45-59页
    4.1 非光学补偿方法第45-47页
        4.1.1 提高能量利用率第45页
        4.1.2 改变散热结构第45-47页
        4.1.3 非棒状结构的使用第47页
    4.2 光学补偿方法第47-53页
        4.2.1 热透镜补偿第47-49页
        4.2.2 热退偏补偿第49-53页
    4.3 热效应补偿实验第53-58页
        4.3.1 热效应测量第53-56页
        4.3.2 热效应补偿系统的设计第56-57页
        4.3.3 补偿效果第57-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石墨烯/金属微纳结构的可调谐光电子器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