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古徽州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特征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1 理论意义第15页
        1.2.2 实践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6-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4.3 论文框架第18-19页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进展第19-28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2页
        2.1.1 古徽州传统聚落第19-20页
        2.1.2 空间格局第20-22页
    2.2 空间格局相关研究综述第22-27页
        2.2.1 空间格局理论与发展第22-26页
        2.2.2 空间格局的研究方法第26-27页
    2.3 空间格局研究述评第27-28页
第三章 区域视角下古徽州传统聚落外部空间格局分析第28-47页
    3.1 研究区域与研究数据第28-29页
        3.1.1 研究区域第28页
        3.1.2 研究数据来源第28-29页
    3.2 古徽州空间历史发展概况第29-32页
        3.2.1 基本概况第29-31页
        3.2.2 空间历史发展概况第31-32页
    3.3 古徽州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第32-46页
        3.3.1 研究对象第32-33页
        3.3.2 空间格局构建第33页
        3.3.3 空间分布特征第33-39页
        3.3.4 规模分布特征第39-43页
        3.3.5 形态分布特征第43-46页
    3.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空间序列视角下古徽州传统聚落内部空间格局分析第47-59页
    4.1 古徽州传统聚落的空间布局形态第47-49页
    4.2 古徽州传统聚落的空间组织规律第49-58页
        4.2.1 区域-核心空间第50-52页
        4.2.2 路径-街巷空间第52-54页
        4.2.3 节点-水口空间第54-57页
        4.2.4 边界-滨水空间第57-58页
    4.3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古徽州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第59-74页
    5.1 自然环境对古徽州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特征的影响分析第60-66页
        5.1.1 地形条件因素第61-63页
        5.1.2 水系分布因素第63-64页
        5.1.3 耕地分布因素第64-66页
    5.2 区位环境对古徽州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特征的影响分析第66-70页
        5.2.1 交通分布因素第66-68页
        5.2.2 航道分布因素第68-70页
    5.3 文化环境对古徽州传统聚落空间格局特征的影响分析第70-73页
        5.3.1 堪舆理论的空间体现第70页
        5.3.2 宗族观念的空间体现第70-71页
        5.3.3 徽商文化的空间体现第71-73页
    5.4 影响因素作用总结第73-7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6.1 研究结论第74页
    6.2 研究的创新点第74-75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致谢第80-81页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过程能力装配式墙板工序质量研究
下一篇:煤炭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结构协调发展研究--以淮北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