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选题的缘起 | 第8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三、《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特点综述 | 第9-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高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发展概述 | 第11-18页 |
第一节 高等师范院校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开设特点 | 第11-14页 |
一、同类课程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区别 | 第11-12页 |
二、高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目标 | 第12-14页 |
第二节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起源与发展 | 第14-18页 |
一、分科教学阶段 | 第14-16页 |
二、合科教学阶段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目前《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7页 |
第一节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教学状况分析 | 第18-22页 |
一、学生进校时音乐基本理论程度不一 | 第18-19页 |
二、“精减”教学课时量 | 第19-20页 |
三、简化教学过程 | 第20-21页 |
四、实际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一、教材编写仓促 | 第22页 |
二、教材内容安排不合理 | 第22-24页 |
三、“四大件”没有真正的形成有机的整合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实际教学效果分析 | 第25-27页 |
一、学生成绩考核方式 | 第25页 |
二、对学生工作影响情况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关于高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建设构想 | 第27-33页 |
第一节 分科教学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 | 第27-29页 |
一、分科教学更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 | 第27-28页 |
二、分科教学注重课程内容的有机联系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增设作曲技术理论辅助性综合课程 | 第29-30页 |
一、《音乐文献阅读》 | 第29页 |
二、《伴奏编配》与《歌曲分析与写作》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完善评价机制 | 第30-33页 |
一、合理的应用诊断性评价 | 第30-31页 |
二、积极的应用形成性评价 | 第31页 |
三、灵活的应用总结性性评价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