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进展与综述 | 第14-19页 |
2.1 地面激光扫描仪测量技术 | 第14-15页 |
2.2 徕卡地面激光扫描仪C10简介 | 第15-16页 |
2.3 基于地面激光扫描的森林资源调查 | 第16-19页 |
2.3.1 树木定位 | 第17页 |
2.3.2 胸径 | 第17页 |
2.3.3 树木三维重建 | 第17-18页 |
2.3.4 叶面积指数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基于地面激光扫描的林分调查技术标定 | 第19-29页 |
3.1 技术标定概述 | 第19-20页 |
3.1.1 技术标定背景及意义 | 第19页 |
3.1.2 扫描参数与精度影响 | 第19-20页 |
3.2 标定方法 | 第20-24页 |
3.2.1 试验设计 | 第20-22页 |
3.2.2 数据提取 | 第22-24页 |
3.3 结果与检验 | 第24-27页 |
3.3.1 双因素方差检验 | 第24-26页 |
3.3.2 乖离率 | 第26页 |
3.3.3 数据展示 | 第26-2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数据来源 | 第29-32页 |
4.1 点云数据 | 第29-30页 |
4.2 人工调查数据 | 第30-31页 |
4.3 解析木数据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基于地面激光扫描的树干削度方程提取 | 第32-41页 |
5.1 削度方程概述 | 第32-33页 |
5.1.1 削度方程研究概况 | 第32-33页 |
5.1.2 TLS提取削度方程的背景及意义 | 第33页 |
5.2 数据处理与模型选取 | 第33-36页 |
5.2.1 点云数据树木干形的提取 | 第33-34页 |
5.2.2 树木干形的三维重建 | 第34-35页 |
5.2.3 备选削度方程模型 | 第35页 |
5.2.4 去皮、带皮胸径转换式 | 第35-36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5.3.1 TLS削度方程模型评价 | 第36-37页 |
5.3.2 TLS削度方程模型比较 | 第37-4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六章 基于地面激光扫描的林分收获估计 | 第41-48页 |
6.1 林分收获估计概述 | 第41-42页 |
6.1.1 出材率表研究概述 | 第41页 |
6.1.2 TLS数据实现林分收获估计的背景及意义 | 第41-42页 |
6.2 基于TLS数据的二元材积表编制 | 第42-43页 |
6.3 基于TLS数据的材种出材率表编制 | 第43-47页 |
6.3.1 样地蓄积量计算 | 第43页 |
6.3.2 基于TLS削度方程的材种出材率表 | 第43-45页 |
6.3.3 结果与检验 | 第45-4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8-50页 |
7.1 结论 | 第48页 |
7.2 建议与展望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附录一 二元材积表 | 第56-58页 |
附录二 二元材种出材率表 | 第58-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