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龙泓涧多级生态净化塘水质评价与水环境解析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 课题来源 | 第12-13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5-25页 |
2.1 研究技术方案 | 第15-18页 |
2.1.1 研究技术思路及工作计划 | 第15页 |
2.1.2 采样与水质分析 | 第15-18页 |
2.2 水环境解析方法 | 第18-25页 |
2.2.1 水质现状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2.2.2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 第19-21页 |
2.2.3 水质评价数学模型 | 第21-25页 |
3 龙泓涧多级生态净化塘水质现状分析 | 第25-43页 |
3.1 龙泓涧多级生态净化塘系统概况 | 第25-31页 |
3.1.1 多级生态净化塘系统构成 | 第25-27页 |
3.1.2 水体特征及变化规律 | 第27-29页 |
3.1.3 降雨对水质的影响 | 第29-31页 |
3.2 多级生态净化塘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 第31-37页 |
3.2.1 生态塘水质净化原理 | 第31-34页 |
3.2.2 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 第34-37页 |
3.3 多级生态净化塘的水质评价 | 第37-42页 |
3.3.1 水质现状评价 | 第37-40页 |
3.3.2 水体富营养化评价 | 第40-42页 |
3.4 小结 | 第42-43页 |
4 龙泓涧水系水环境解析 | 第43-57页 |
4.1 物料平衡分析 | 第43-50页 |
4.1.1 物料平衡基本方程 | 第43-44页 |
4.1.2 水量平衡关系分析 | 第44-47页 |
4.1.3 主要污染物的质量平衡分析 | 第47-50页 |
4.2 水体环境容量分析 | 第50-55页 |
4.2.1 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控制指标 | 第51页 |
4.2.2 模型建立及参数确定 | 第51-53页 |
4.2.3 水环境容量计算 | 第53-55页 |
4.3 龙泓涧多级生态塘水污染防治对策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58页 |
5.2 建议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