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理论分析 | 第9-33页 |
第一节 国外社会救助制度的实例 | 第9-22页 |
一 政府完全无责任时期 | 第10-12页 |
二 政府有限责任时期 | 第12-16页 |
三 政府全面责任时期 | 第16-19页 |
四 多元责任主体时期 | 第19-22页 |
第二节 政府承担社会救助责任的理论基础以及所具有的宪法价值 | 第22-33页 |
一 分配正义理论 | 第22-27页 |
二 基本人权理论 | 第27-28页 |
三 社会契约理论 | 第28-29页 |
四 政府承担社会救助责任的宪法价值分析 | 第29-33页 |
第二章 我国社会救助政府责任模式回顾与评析 | 第33-41页 |
第一节 回顾我国政府承担社会救助责任的模式 | 第33-36页 |
一 政府完全责任模式阶段 | 第33-34页 |
二 政府与社会分担责任模式阶段 | 第34-36页 |
第二节 评析我国政府承担社会救助责任方面的问题 | 第36-41页 |
一 社会救助理念存在偏差 | 第36-37页 |
二 社会救助制度存在“双重标准”和立法滞后 | 第37-38页 |
三 社会救助“副法”恣意膨胀 | 第38-39页 |
四 实现社会救助存在程序性障碍 | 第39-40页 |
五 社会救济制度不完善,缺乏科学性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健全我国政府承担社会救助的制度 | 第41-47页 |
第一节 政府要完善自己的法律主体意识 | 第41页 |
第二节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 | 第41-42页 |
一 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 第41-42页 |
二 促进社会救助城乡一体化 | 第42页 |
第三节 对社会救助体系统一立法 | 第42-44页 |
第四节 完善社会救助法律监管程序 | 第44-45页 |
第五节 立法保障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救助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