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绳圆环加工装置及钢丝绳隔振器刚度特性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1.1.1 钢丝绳隔振器的主要应用 | 第9-10页 |
| 1.1.2 钢丝绳隔振器的优点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1.2.1 钢丝绳隔振器的结构和加工方法改进 | 第11-12页 |
| 1.2.2 钢丝绳隔振器的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4-17页 |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2 钢丝绳圆环截断与焊接方法分析 | 第17-27页 |
| 2.1 引言 | 第17页 |
| 2.2 钢丝绳隔振器性能及其应用 | 第17-19页 |
| 2.3 圆环钢丝绳隔振器结构 | 第19-21页 |
| 2.4 钢丝绳对接需解决的问题 | 第21页 |
| 2.5 钢丝绳圆环手工焊接方法 | 第21-23页 |
| 2.6 钢丝绳焊接工艺的选择 | 第23-26页 |
| 2.6.1 钢丝截断方式的选择 | 第23-24页 |
| 2.6.2 钢丝绳焊接方式的选择 | 第24-26页 |
| 2.7 小结 | 第26-27页 |
| 3 钢丝绳圆环自动焊接装置机构设计 | 第27-39页 |
| 3.1 引言 | 第27页 |
| 3.2 自动焊接装置机构机构简图设计 | 第27-29页 |
| 3.3 焊接装置零件与装配设计 | 第29-36页 |
| 3.3.1 夹紧装置和摇臂设计 | 第29-34页 |
| 3.3.2 送料与熔断机构设计 | 第34-35页 |
| 3.3.3 平移结构设计 | 第35-36页 |
| 3.4 工作过程模拟 | 第36-37页 |
| 3.5 小结 | 第37-39页 |
| 4 两种钢丝绳隔振器的试验特性对比 | 第39-47页 |
| 4.1 引言 | 第39页 |
| 4.2 试验目的 | 第39页 |
| 4.3 试验设备参数 | 第39-40页 |
| 4.4 试验操作程序 | 第40-42页 |
| 4.5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2-46页 |
| 4.6 小结 | 第46-47页 |
| 5 圆环钢丝绳隔振器刚度特性分析 | 第47-67页 |
| 5.1 引言 | 第47页 |
| 5.2 圆环钢丝绳隔振器平均刚度理论分析 | 第47-56页 |
| 5.2.1 钢丝圆环变形受力及曲线求解 | 第47-53页 |
| 5.2.2 钢丝受力与隔振器受力关系分析 | 第53-55页 |
| 5.2.3 具体型号隔振器分析 | 第55-56页 |
| 5.3 钢丝绳弯曲有限元分析 | 第56-60页 |
| 5.3.1 有限元分析建模 | 第57-59页 |
| 5.3.2 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59-60页 |
| 5.4 理论计算、有限元分析、试验结果对比 | 第60-65页 |
| 5.4.1 空间弯曲曲线对比 | 第60-62页 |
| 5.4.2 试验平均刚度对比 | 第62-65页 |
| 5.5 焊接装置电机型号驱动部分的选择 | 第65-66页 |
| 5.6 小结 | 第66-6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67页 |
| 6.2 创新点 | 第67页 |
| 6.3 展望 | 第67-69页 |
| 致谢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附录 | 第75页 |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目录 | 第75页 |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