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二)比较分析法 | 第16页 |
(三)个例分析法 | 第16-17页 |
(四)调查研究法 | 第17页 |
五、选题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一章 旅游文化与传播 | 第18-21页 |
第一节 旅游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 第18-19页 |
一、什么是旅游文化 | 第18页 |
二、旅游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 第18页 |
三、旅游文化的社会影响 | 第18-19页 |
第二节 从旅游到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 第19-21页 |
一、旅游传播和文化传播的结合 | 第19页 |
二、旅游文化传播是一种跨文化传播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南宁市旅游文化的资源概况与传播特色 | 第21-31页 |
第一节 自然山水资源 | 第21-23页 |
一、名山胜水 | 第21-22页 |
二、名山胜水的典型代表——青秀山风景区 | 第22-23页 |
第二节 城市人文资源 | 第23-25页 |
一、历史文物和城市建筑 | 第23-24页 |
二、城市人文资源的典型代表——南宁民族博物馆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民族文化资源 | 第25-26页 |
一、民族艺术与风俗 | 第25-26页 |
二、民族文化资源的典型代表——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 | 第26页 |
第四节 地域物产资源 | 第26-27页 |
一、物产美食和工艺品 | 第26-27页 |
二、地域美食的典型代表——老友粉 | 第27页 |
第五节 南宁旅游文化传播的特色实例 | 第27-31页 |
一、壮乡首府的特色旅游文化传播 | 第27-28页 |
二、会展盛事的特色旅游文化传播 | 第28页 |
三、刘三姐山歌的特色旅游文化传播 | 第28-29页 |
四、山水绿城的特色旅游文化传播 | 第29-30页 |
五、丝路文化的特色旅游文化传播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南宁市旅游文化传播的发展历程及传播现状 | 第31-43页 |
第一节 南宁市旅游文化传播的发展历程 | 第31-32页 |
一、改革开放前南宁旅游文化传播 | 第31页 |
二、改革开放后南宁旅游文化传播的变化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南宁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 第32-34页 |
一、南宁市推动旅游文化传播的政策现状 | 第32-33页 |
二、南宁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现状 | 第33页 |
三、南宁市旅游文化传播的地位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当今影响南宁市旅游文化传播的因素 | 第34-36页 |
一、传播者因素 | 第34-35页 |
二、传播内容因素 | 第35-36页 |
三、受众因素 | 第36页 |
四、传播媒介因素 | 第36页 |
第四节 南宁市旅游文化传播的媒介应用现状 | 第36-43页 |
一、对印刷媒体的应用 | 第37-38页 |
二、对广播、影视媒体的应用 | 第38-40页 |
三、对网络和新媒体的应用 | 第40-42页 |
四、其它媒介传播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南宁旅游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3-51页 |
第一节 受众方向与市场定位不明 | 第43-44页 |
一、受众方向不明确 | 第43-44页 |
二、市场定位不准确 | 第44页 |
第二节 传播品牌意识模糊 | 第44-47页 |
一、品牌独特性欠缺 | 第44-45页 |
二、品牌创新力不足 | 第45-46页 |
三、品牌宣传力度不足 | 第46-47页 |
第三节 传播渠道不够宽广 | 第47-48页 |
一、媒介平台运用范围窄 | 第47-48页 |
二、传播设施利用不充分 | 第48页 |
第四节 传播战略不完善 | 第48-49页 |
一、没有明朗的传播政策 | 第48-49页 |
二、没有合理的传播方案 | 第49页 |
第五节 旅游文化基础资源保护和利用不尽如人意 | 第49-51页 |
一、旅游文化基础资源保护不善 | 第49-50页 |
二、旅游文化基础资源利用不足 | 第50-51页 |
第五章 南宁旅游文化传播的发展策略 | 第51-58页 |
第一节 明确受众方向和市场定位 | 第51-52页 |
一、明确受众方向 | 第51页 |
二、明确市场定位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宣传力度 | 第52-53页 |
一、积极挖掘独特品牌并注重创新 | 第52-53页 |
二、加强品牌的宣传力度 | 第53页 |
第三节 积极拓宽传播渠道和传播范围 | 第53-54页 |
一、拓宽媒介平台的运用范围 | 第53-54页 |
二、充分利用相关的传播设施 | 第54页 |
第四节 为旅游文化传播完善政策并制定恰当方案 | 第54-55页 |
一、推行明朗的传播政策 | 第54页 |
二、制定合理的传播方案 | 第54-55页 |
第五节 保护旅游文化资源基础实现传播的可持续发展 | 第55-56页 |
一、保护旅游文化资源 | 第55页 |
二、实现旅游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第55-56页 |
第六节 积极向旅游文化传播优秀的城市学习 | 第56-58页 |
一、学习优秀城市的传播理念 | 第56-57页 |
二、学习优秀城市的传播策略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