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4页 |
综述 零售鸡肉中弯曲菌的流行状况及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31页 |
1 弯曲菌流行现状 | 第14-17页 |
1.1 弯曲菌的定性研究 | 第14-16页 |
1.2 弯曲菌的定量研究 | 第16-17页 |
2 鸡肉产品中弯曲菌的控制技术 | 第17-22页 |
2.1 肉鸡初级生产阶段 | 第17-19页 |
2.2 禽类屠宰加工阶段 | 第19-22页 |
2.3 食品消费阶段 | 第22页 |
展望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1页 |
第一章 扬州市区零售鸡肉中弯曲菌的定量流行病学研究 | 第31-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4页 |
1.1 材料 | 第31-32页 |
1.1.1 主要试剂 | 第31-32页 |
1.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2页 |
1.2 方法 | 第32-34页 |
1.2.1 样品采集 | 第32页 |
1.2.2 胴体漂洗 | 第32-33页 |
1.2.3 弯曲菌的分离 | 第33页 |
1.2.4 弯曲菌的纯化 | 第33页 |
1.2.5 可疑弯曲菌菌落的鉴定 | 第33页 |
1.2.6 阳性样品的带菌量计算 | 第33-34页 |
2 结果 | 第34-37页 |
2.1 鸡肉中弯曲菌定性分析 | 第34-35页 |
2.2 鸡肉中弯曲菌定量分析 | 第35-37页 |
3 讨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3页 |
第二章 可食用有机酸对零售鸡肉表面弯曲菌的抑制方法建立及应用 | 第43-6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8页 |
1.1 材料 | 第44页 |
1.1.1 菌株 | 第44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44页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4页 |
1.2 方法 | 第44-48页 |
1.2.1 有机酸的筛选 | 第44页 |
1.2.2 酸浓度、时间和温度的单因素试验 | 第44-45页 |
1.2.3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浓度、时间和温度等控制条件 | 第45-47页 |
1.2.4 最优条件的验证 | 第47页 |
1.2.5 屠宰现场应用 | 第47-48页 |
2 结果 | 第48-59页 |
2.1 有机酸的筛选 | 第48-49页 |
2.2 酸浓度、时间和温度的单因素试验 | 第49-50页 |
2.3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浓度、时间和温度等控制条件 | 第50-57页 |
2.4 最优条件的验证 | 第57-58页 |
2.5 屠宰现场应用 | 第58-59页 |
3 讨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第三章 空肠弯曲菌flgS突变株的构建及其对细菌酸耐受的影响 | 第64-8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4-72页 |
1.1 材料 | 第64-65页 |
1.1.1 菌株与质粒 | 第64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64-65页 |
1.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5页 |
1.2 方法 | 第65-72页 |
1.2.1 空肠弯曲菌NCTC11168的flgS基因突变株的构建 | 第65-68页 |
1.2.2 flgS失活对空肠弯曲菌酸耐受能力的影响 | 第68页 |
1.2.3 酸应激中flgS失活对其他胁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68-72页 |
2 结果 | 第72-75页 |
2.1 空肠弯曲菌flgS突变株的构建 | 第72-73页 |
2.2 flgS失活对空肠弯曲菌酸耐受能力的影响 | 第73-74页 |
2.3 酸应激中flgS失活对其他胁迫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74-75页 |
3 讨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全文总结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