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第2章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物化阶段的资源消耗相关理论和方法 | 第22-34页 |
2.1 相关概念分析 | 第22-25页 |
2.1.1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内涵 | 第22-23页 |
2.1.2 物化阶段的内涵 | 第23页 |
2.1.3 清单分析的内涵 | 第23-25页 |
2.2 资源消耗的研究范围和方法的确定 | 第25-31页 |
2.2.1 资源消耗评价对象的确定 | 第25页 |
2.2.2 资源消耗评价阶段的确定 | 第25-26页 |
2.2.3 资源消耗计量范围的确定 | 第26-29页 |
2.2.4 资源消耗计量方法的确定 | 第29-31页 |
2.3 资源消耗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3章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物化阶段的资源消耗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4-51页 |
3.1 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4-35页 |
3.1.1 评价模型构建的原则 | 第34页 |
3.1.2 评价模型框架的构建 | 第34-35页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5-48页 |
3.2.1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5页 |
3.2.2 指标的选取和计量 | 第35-43页 |
3.2.3 资源消耗指标标准化处理 | 第43-44页 |
3.2.4 综合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4页 |
3.2.5 基于资源耗竭潜力因子法确定权重 | 第44-48页 |
3.3 未确知测度评价方法 | 第48-50页 |
3.3.1 单指标未确知测度的确定 | 第49页 |
3.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9-50页 |
3.3.3 多指标综合测度评价向量的确定 | 第50页 |
3.3.4 置信度识别 | 第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物化阶段的资源消耗评价实证对比分析 | 第51-64页 |
4.1 项目概况 | 第51-52页 |
4.1.1 工程案例A | 第51-52页 |
4.1.2 工程案例B | 第52页 |
4.2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第52-54页 |
4.2.1 基础数据的收集来源 | 第52页 |
4.2.2 基础数据的收集 | 第52-53页 |
4.2.3 指标数据的获取 | 第53-54页 |
4.2.4 指标数据的处理 | 第54页 |
4.3 资源消耗指标评级标准的建立 | 第54-57页 |
4.3.1 问卷设计和问卷发放 | 第55-56页 |
4.3.2 数据处理 | 第56页 |
4.3.3 资源消耗指标的评级标准的确定 | 第56-57页 |
4.4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资源消耗评价 | 第57-61页 |
4.4.1 确定单指标未确知测度 | 第57-60页 |
4.4.2 计算多指标测度函数评价矩阵和识别置信度 | 第60-61页 |
4.5 实证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4.5.1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4.5.2 评价结果建议 | 第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0页 |
附录1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资源消耗指标评级标准问卷调查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