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1.1 论文选题的目的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17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第9-14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7页 |
1.3 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2 理论基础概述 | 第19-31页 |
2.1 商业银行风险的概念 | 第19-22页 |
2.1.1 商业银行风险的内涵 | 第19-20页 |
2.1.2 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 | 第20-21页 |
2.1.3 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 | 第21-22页 |
2.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念 | 第22-23页 |
2.2.1 银行风险管理定义 | 第22页 |
2.2.2 银行风险管理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2.3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相关理论阐述 | 第23-31页 |
2.3.1 信贷风险管理的概念 | 第23-24页 |
2.3.2 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 | 第24-25页 |
2.3.3 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25-28页 |
2.3.4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方法 | 第28-31页 |
3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31-35页 |
3.1 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31-32页 |
3.2 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 第32-35页 |
3.2.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 | 第33页 |
3.2.2 农村商业银行对信贷投放行业过于集中 | 第33-35页 |
4 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35-45页 |
4.1 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基本情况 | 第35-39页 |
4.1.1 贷款总量 | 第35-36页 |
4.1.2 中小企业余额和占比 | 第36-37页 |
4.1.3 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情况 | 第37-39页 |
4.2 SDLZ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方法 | 第39-40页 |
4.2.1 风险识别制度 | 第39页 |
4.2.2 风险控制制度 | 第39页 |
4.2.3 风险分散与转移制度 | 第39页 |
4.2.4 风险补偿机制 | 第39-40页 |
4.3 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分析 | 第40-45页 |
5 SDLZ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5-51页 |
5.1 贷款集中度偏高 | 第45页 |
5.2 信贷“三查”执行不到位 | 第45-46页 |
5.2.1 贷前调查不深入 | 第45页 |
5.2.2. 贷中审查流于形式 | 第45-46页 |
5.2.3. 贷后管理不到位 | 第46页 |
5.3 管理体系不合理 | 第46-47页 |
5.4 贷款流程管理存在不足 | 第47-48页 |
5.5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48-49页 |
5.5.1 信息不对称问题难解决 | 第48页 |
5.5.2 操作风险有待解决 | 第48页 |
5.5.3 缺乏科学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 | 第48-49页 |
5.6 信贷人员素质低,贷款管理不到位 | 第49-51页 |
6 构建SDLZ农村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对策 | 第51-55页 |
6.1 建立信贷风险的理念和文化 | 第51-52页 |
6.1.1 建立信贷风险理念 | 第51-52页 |
6.1.2 培育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 第52页 |
6.2 建立合理的信贷组织架构 | 第52-53页 |
6.3 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 第53-54页 |
6.4 信贷风险识别和控制 | 第54页 |
6.4.1 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 | 第54页 |
6.5 信贷风险管理实施的保障 | 第54-55页 |
6.5.1 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 | 第54页 |
6.5.2 引进先进和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 | 第54-55页 |
7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