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神经网络降维算法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本文符号约定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背景第10-11页
        1.1.2 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 本文主要工作第16页
    1.4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神经网络降维基础研究第17-30页
    2.1 稀疏编码理论第17-20页
    2.2 神经网络降维第20-29页
        2.2.1 神经网络模型第20-23页
        2.2.2 自编码器第23-24页
        2.2.3 稀疏自编码器第24-26页
        2.2.4 深度神经网络第26-29页
    2.3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基于神经网络降维的两步式最近邻搜索第30-46页
    3.1 算法框架第31-33页
    3.2 算法细节第33-42页
        3.2.1 局部流形编码第33-38页
        3.2.2 神经网络哈希第38-40页
        3.2.3 逆向特征搜索第40-42页
    3.3 实验与分析第42-45页
        3.3.1 实验数据集第42-43页
        3.3.2 评判基准第43-44页
        3.3.3 性能第44-45页
        3.3.4 验证:逆向特征搜索第45页
    3.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虹膜数据降维第46-67页
    4.1 算法框架第47-50页
    4.2 算法细节第50-57页
        4.2.1 降维思路第50-52页
        4.2.2 判别参数化t-sne第52-55页
        4.2.3 双重编码第55-57页
    4.3 实验与分析第57-62页
        4.3.1 实验数据集第58-59页
        4.3.2 性能第59-60页
        4.3.3 与其他降维算法对比第60-62页
    4.4 进一步讨论第62-66页
        4.4.1 神经网络复杂性对性能的影响第62-63页
        4.4.2 超参数对性能的影响第63-64页
        4.4.3 增量性讨论第64-65页
        4.4.4 其他虹膜识别算法对比第65-66页
    4.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7-69页
    5.1 总结第67-68页
    5.2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件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车道线检测与交通路标识别
下一篇:FPC光学缺陷检测平台中的关键图像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