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乳腺肿瘤论文

miR-31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11-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44页
    1.1 乳腺的研究进展第12-17页
        1.1.1 乳腺的发育第12-14页
        1.1.2 乳腺发育过程中重要调控因子第14-17页
    1.2 乳腺癌的研究进展第17-32页
        1.2.1 乳腺癌的类型第17-20页
        1.2.2 乳腺癌小鼠模型第20-23页
        1.2.3 乳腺癌相关信号通路第23-27页
        1.2.4 乳腺癌与干细胞第27-30页
        1.2.5 乳腺癌转移第30-32页
    1.3 microRNA第32-39页
        1.3.1 microRNA的起源第32页
        1.3.2 miRNA的加工过程第32-34页
        1.3.3 miRNA在乳腺癌中的进展第34-39页
    1.4 miRNA-31的研究进展第39-42页
        1.4.1 miR-31的上游表达调控第39-40页
        1.4.2 miR-31与癌症第40-41页
        1.4.3 miR-31与过敏和自身免疫病第41-42页
    1.5 研究的目和意义第42-44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44-70页
    2.1 实验材料第44-50页
        2.1.1 细胞株第44页
        2.1.2 实验动物第44页
        2.1.3 试剂及耗材第44-46页
        2.1.4 miR-31 mimics和miR-31 inhibitor及引物合成第46页
        2.1.5 载体及菌株第46页
        2.1.6 试剂配制第46-49页
        2.1.7 主要仪器设备第49-50页
    2.2 实验方法第50-70页
        2.2.1 制备转基因小鼠及实验鼠的获得第50页
        2.2.2 实验小鼠基因组的提取及基因型鉴定第50-52页
        2.2.3 乳腺癌小鼠全组织染色第52页
        2.2.4 蛋白质的提取及Western Blot检测第52-55页
        2.2.5 RNA的提取、反转录及定量PCR第55-58页
        2.2.6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以及相关实验第58-61页
        2.2.7 乳腺组织石蜡包埋块的制作第61-62页
        2.2.8 miR-31原位杂交第62-63页
        2.2.9 乳腺及乳腺肿瘤的H&E染色第63-64页
        2.2.10 免疫染色第64页
        2.2.11 乳腺肿瘤干细胞的分选第64-65页
        2.2.12 异种移植第65页
        2.2.13 3D培养实验第65-66页
        2.2.14 细胞划痕实验第66页
        2.2.15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第66页
        2.2.16 ChIP实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第66-69页
        2.2.17 主要分析工具软件第69-70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70-106页
    3.1 miR-31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第70-73页
        3.1.1 miR-31在人乳腺癌样本中的表达情况第70-71页
        3.1.2 miR-31在小鼠乳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第71-73页
    3.2 miR-31的敲除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分化,不影响凋亡第73-80页
        3.2.1 miR-31的敲除抑制乳腺原位瘤生长第73-75页
        3.2.2 miR-31的敲除抑制乳腺原位瘤的增殖第75-77页
        3.2.3 miR-31的敲除促进乳腺肿瘤细胞的分化第77-79页
        3.2.4 miR-31的敲除不影响乳腺肿瘤细胞的凋亡第79-80页
    3.3 miR-31的敲除抑制乳腺癌的进程第80-83页
        3.3.1 miR-31的敲除减慢了乳腺癌的进程第80-82页
        3.3.2 miR-31的敲除提高了乳腺癌小鼠的生存率第82-83页
    3.4 miR-31敲除导致乳腺肿瘤干细胞减少第83-85页
        3.4.1 miR-31的敲除导致乳腺肿瘤祖细胞减少第83页
        3.4.2 miR-31的敲除导致乳腺肿瘤干细胞减少第83-84页
        3.4.3 miR-31的敲除抑制肿瘤的起始能力第84-85页
    3.5 miR-31敲除抑制乳腺肿瘤细胞肺部转移第85-88页
        3.5.1 miR-31的敲除抑制乳腺癌小鼠肺转移第85-87页
        3.5.2 miR-31的敲除抑制体外乳腺癌细胞系肺转移第87-88页
    3.6 miR-31的敲除抑制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MT)第88-91页
        3.6.1 miR-31的敲除抑制乳腺癌小鼠肿瘤细胞EMT过程第88-91页
        3.6.2 miR-31敲除抑制体外乳腺癌细胞EMT过程第91页
    3.7 miR-31的敲除抑制乳腺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第91-94页
        3.7.1 miR-31的敲除抑乳腺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第91-92页
        3.7.2 miR-31的敲除抑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第92-94页
    3.8 miR-31通过Wnt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第94-98页
        3.8.1 Wnt信号通路活性检测第94-95页
        3.8.2 miR-31靶向Wnt信号通路负调控因子第95-98页
    3.9 miR-31通过靶向细胞连接蛋白ITGA2促进乳腺肿瘤细胞转移第98-100页
        3.9.1 miR-31的敲除导致细胞连接紧密第98-99页
        3.9.2 miR-31靶向Itga2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第99-100页
    3.10 NF-κB信号通路介导了RANKL和AKT对miR-31的调控第100-106页
        3.10.1 NF-κB信号通路介导RANKL对miR-31的调控第100-104页
        3.10.2 NF-κB信号通路介导AKT对miR-31的调控第104-106页
第四章 讨论第106-109页
    4.1 miR-31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了乳腺肿瘤的增殖第106-107页
    4.2 miR-31促进了乳腺肿瘤中的EMT过程第107页
    4.3 miR-31通过靶向整合素蛋白调控了乳腺癌转移第107-108页
    4.4 AKT和RANK/RANKL信号参与调控了miR-31的表达第108-109页
第五章 结论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4页
附录 引物序列第124-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个人简历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齿轮箱振动特性分析与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下一篇: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