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下物种分布模型建构与模型比较--以羌活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物种分布模型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1-14页 |
1.2.1 物种分布模型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2.2 物种分布模型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4-18页 |
第2章 物种分布模型建构 | 第18-34页 |
2.1 物种分布模型建构的假设前提 | 第18-20页 |
2.1.1 理论假设 | 第18-19页 |
2.1.2 方法论假设 | 第19-20页 |
2.2 物种分布模型建模流程 | 第20-34页 |
2.2.1 概念化 | 第21-22页 |
2.2.2 数据准备 | 第22-25页 |
2.2.3 模型构建 | 第25-29页 |
2.2.4 模型评价 | 第29-32页 |
2.2.5 模型应用 | 第32-34页 |
第3章 数据准备与模型构建 | 第34-44页 |
3.1 羌活建模数据 | 第34页 |
3.1.1 羌活分布数据收集与获取 | 第34页 |
3.1.2 羌活伪存在点数据获取 | 第34页 |
3.2 环境变量建模数据 | 第34-36页 |
3.2.1 气候及地形变量数据获取 | 第34-36页 |
3.2.2 土壤及植被变量数据获取 | 第36页 |
3.3 环境变量筛选与预处理 | 第36-38页 |
3.3.1 气候及地形变量筛选 | 第36-38页 |
3.3.2 土壤及植被变量预处理 | 第38页 |
3.4 模型运行平台 | 第38-40页 |
3.4.1 R语言 | 第38-39页 |
3.4.2 biomod2软件包 | 第39页 |
3.4.3 sdm软件包 | 第39-40页 |
3.5 单一模型简介 | 第40-41页 |
3.6 模型构建 | 第41-44页 |
3.6.1 单一模型运行设置 | 第41页 |
3.6.2 组合模型构建 | 第41-42页 |
3.6.3 综合生境适宜性模型构建 | 第42-44页 |
第4章 单一模型预测羌活的适宜性分布 | 第44-68页 |
4.1 单一模型性能评价 | 第44页 |
4.2 气候变化背景下各模型对羌活适宜性分布预测 | 第44-66页 |
4.2.1 基于GLM的适宜性分布预测 | 第45-48页 |
4.2.2 基于GAM的适宜性分布预测 | 第48-50页 |
4.2.3 基于MARS的适宜性分布预测 | 第50-52页 |
4.2.4 基于FDA的适宜性分布预测 | 第52-54页 |
4.2.5 基于GBM的适宜性分布预测 | 第54-56页 |
4.2.6 基于CTA的适宜性分布预测 | 第56-58页 |
4.2.7 基于ANN的适宜性分布预测 | 第58-60页 |
4.2.8 基于SVM的适宜性分布预测 | 第60-62页 |
4.2.9 基于RF的适宜性分布预测 | 第62-64页 |
4.2.10 基于MaxEnt的适宜性分布预测 | 第64-66页 |
4.3 各模型预测结果的空间表现评价 | 第66-68页 |
第5章 综合生境适宜性模型预测羌活适宜性分布 | 第68-76页 |
5.1 模型评价 | 第68-70页 |
5.1.1 组合模型的评价 | 第68页 |
5.1.2 综合生境适宜性模型评价 | 第68-70页 |
5.2 基于CHS的羌活当前适宜性分布 | 第70-71页 |
5.3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羌活的潜在生境分布 | 第71-73页 |
5.4 主要环境变量对羌活生境的响应 | 第73-7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6-80页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6.2 本文创新之处 | 第77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77-80页 |
6.3.1 本研究的不足 | 第77页 |
6.3.2 展望 | 第77-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