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会计工作组织与制度论文

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探讨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0 引言第12-21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文献综述第13-19页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5页
     ·国内文献综述第15-18页
     ·文献述评第18-19页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9页
   ·论文的基本框架第19-21页
1 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基本理论第21-28页
   ·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的基本概念第21-24页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涵义第21-22页
     ·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的涵义第22-24页
   ·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的理论基础第24-28页
     ·委托代理理论第24-25页
     ·产权经济学理论第25-26页
     ·供需理论第26-28页
2 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28-36页
   ·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存在的问题第28-31页
     ·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主体不明确第28-29页
     ·注册会计师审计费用的确定及支付方式不科学第29-30页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督与评价体系不完善第30-31页
     ·注册会计师相对被审计单位不够独立第31页
   ·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1-36页
     ·上市公司治理缺陷与委托权移位第32-33页
     ·审计买方市场特征与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的缺失第33-34页
     ·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第34-36页
3 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的评价及其选择第36-44页
   ·证监会模式第36-38页
     ·证监会模式概述第36-38页
     ·证监会模式的缺陷第38页
   ·财务报表保险模式第38-40页
     ·财务报表保险模式概述第38-39页
     ·财务报表保险模式的缺陷第39-40页
   ·审计委员会模式第40-42页
     ·审计委员会模式概述第40-42页
     ·审计委员会模式的缺陷第42页
   ·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的现实选择:审计委员会模式第42-44页
4 我国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的完善第44-52页
   ·构建审计委员会模式的基本思路第44-47页
     ·确立审计委员会的委托主体地位第44-45页
     ·采用审计委员会招投标制度第45-46页
     ·明确审计委员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督权第46-47页
   ·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第47-50页
     ·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独立性第48-49页
     ·审计委员会运作的独立性第49-50页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第50-52页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设立的法律法规第50-51页
     ·完善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规范第51-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后记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沪深300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沪深300指数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