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光热治疗 | 第10-13页 |
1.2.1 光热治疗简介 | 第10页 |
1.2.2 光热剂的分类 | 第10-13页 |
1.3 纳米金/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在光热治疗领域的应用 | 第13-18页 |
1.3.1 纳米金简介 | 第13-14页 |
1.3.2 纳米金/聚合物复合材料在PTT领域的应用 | 第14页 |
1.3.3 金纳米颗粒/聚合物核壳结构在光热治疗领域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4 聚合物/纳米金核壳结构在光热治疗领域的应用 | 第15-16页 |
1.3.5 聚合物纳米凝胶包裹的金纳米颗粒在光热治疗领域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6 聚合物凝胶包覆的金纳米颗粒在光热治疗领域的应用 | 第17-18页 |
1.4 课题提出 | 第18-20页 |
1.4.1 立题依据 | 第18-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卟啉/壳聚糖/纳米金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光热性能研究 | 第20-38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6页 |
2.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1页 |
2.2.2 仪器和设备 | 第21-22页 |
2.2.3 实验步骤 | 第22-26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2.3.1 QCS和QCS-SH的结构表征 | 第26-27页 |
2.3.2 AuNPs及其复合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27-31页 |
2.3.3 TPPS/QCS-SH/AuNPs复合纳米颗粒的光热性能研究 | 第31-32页 |
2.3.4 TPPS/QCS-SH/AuNPs复合纳米颗粒的单线态氧(1O2)测试 | 第32-33页 |
2.3.5 TPPS/QCS-SH/AuNPs复合纳米颗粒的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 第33-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第三章 可注射的壳聚糖/纳米金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光热性能研究 | 第38-54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9-43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3.2.2 仪器和设备 | 第39-40页 |
3.2.3 实验步骤 | 第40-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2页 |
3.3.1 CS-AuNPs的物理性能与微观形貌分析 | 第43-44页 |
3.3.2 CGP/AuNPs复合水凝胶的凝胶化时间 | 第44-45页 |
3.3.3 CGP/AuNPs复合水凝胶的流变性能研究 | 第45-46页 |
3.3.4 CGP/AuNPs复合水凝胶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46-47页 |
3.3.5 CGP/AuNPs复合水凝胶的稳定性研究 | 第47页 |
3.3.6 CGP/AuNPs复合水凝胶的溶胀性能研究 | 第47-48页 |
3.3.7 CGP/AuNPs复合水凝胶的降解性能研究 | 第48-49页 |
3.3.8 CGP/AuNPs复合水凝胶的光热性能研究 | 第49-50页 |
3.3.9 CGP/AuNPs复合水凝胶的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 第50-5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可注射的壳聚糖/海藻酸钠/金纳米棒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光热性能研究 | 第54-80页 |
4.1 引言 | 第54-5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5-61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5页 |
4.2.2 仪器和设备 | 第55-56页 |
4.2.3 实验步骤 | 第56-6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1-77页 |
4.3.1 多巴胺改性海藻酸钠(Alg-DA)的表征 | 第61-63页 |
4.3.2 金纳米棒(AuNRs)及聚多巴胺包覆的金纳米棒(AuNRs-PDA)的表征 | 第63-65页 |
4.3.3 CGP/Alg-DA/AuNRs复合水凝胶的表征 | 第65-68页 |
4.3.4 CGP/Alg-DA/AuNRs复合水凝胶的稳定性研究 | 第68-70页 |
4.3.5 CGP/Alg-DA/AuNRs复合水凝胶的溶胀性能研究 | 第70页 |
4.3.6 CGP/Alg-DA/AuNRs复合水凝胶的降解性能研究 | 第70-71页 |
4.3.7 CGP/Alg-DA/AuNRs复合水凝胶的光热性能研究 | 第71-73页 |
4.3.8 CGP/Alg-DA/AuNRs复合水凝胶的体外细胞毒性研究 | 第73-75页 |
4.3.9 CGP/Alg-DA/AuNRs复合水凝胶对荷瘤裸鼠的体内光热治疗 | 第75-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80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80页 |
5.2 展望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4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