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

心理距离对决策前相关信息采样量的影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部分 前言第9-10页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第10-24页
    2.1 心理距离第10-16页
        2.1.1 心理距离的概念第10页
        2.1.2 心理距离的起源第10-11页
        2.1.3 心理距离的四个维度第11-13页
        2.1.4 心理距离四个维度的关系第13-15页
        2.1.5 心理距离的研究意义第15-16页
    2.2 解释水平理论第16-19页
        2.2.1 解释水平理论的概念第16-18页
        2.2.2 解释水平理论的意义和应用第18-19页
    2.3 心理距离和解释水平理论的关系第19-20页
    2.4 决策和样本量第20-22页
        2.4.1 决策的含义第20-21页
        2.4.2 决策的影响因素第21页
        2.4.3 样本量第21-22页
    2.5 以往研究总结第22-24页
第三部分 问题提出与研究框架第24-28页
    3.1 问题提出第24-25页
    3.2 研究框架第25-28页
第四部分 实证研究第28-43页
    预备研究 心理距离四个维度的操作有效性第28-29页
    实验一 模拟情境中心理距离对决策者信息抽样的影响第29-39页
        4.1 实验1a 心理距离时间维度对决策者信息抽样的影响第29-32页
            4.1.1 引言第29-30页
            4.1.2 方法第30-31页
            4.1.3 结果与讨论第31-32页
        4.2 实验1b 心理距离社会维度对决策者信息抽样的影响第32-34页
            4.2.1 引言第32页
            4.2.2 方法第32-33页
            4.2.3 结果和讨论第33-34页
        4.3 实验1c 心理距离空间维度对决策者信息抽样的影响第34-37页
            4.3.1 引言第34-35页
            4.3.2 方法第35-36页
            4.3.3 结果和讨论第36-37页
        4.4 实验1d 心理距离概率维度对决策者信息抽样的影响第37-39页
            4.4.1 引言第37页
            4.4.2 方法第37-38页
            4.4.3 结果和讨论第38-39页
    实验二 真实情境中心理距离对决策者信息抽样的影响第39-43页
        4.5 实验1e 真实情境中社会距离对决策者信息抽样的影响第39-43页
            4.5.1 引言第39页
            4.5.2 方法第39-41页
            4.5.3 结果和讨论第41-43页
第五部分 总讨论与研究展望第43-45页
第六部分 总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0页
附录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作不安全感在员工自我感知可雇用性与心理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下一篇:汉语阅读中的眼跳目标选择:词汇信息与视觉复杂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