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智能天线的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新一代智能天线的发展 | 第12-17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安排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 第18-33页 |
2.1 天线基础 | 第18-20页 |
2.1.1 电磁场理论 | 第18页 |
2.1.2 天线辐射 | 第18-20页 |
2.2 移动通信天线的主要参数 | 第20-23页 |
2.2.1 电路参数 | 第20-21页 |
2.2.2 辐射参数 | 第21-23页 |
2.3 阵列天线分析 | 第23-26页 |
2.3.1 均匀直线式天线阵 | 第24-25页 |
2.3.2 矩形平面阵 | 第25-26页 |
2.4 网络参数级联分析 | 第26-29页 |
2.4.1 ABCD参量级联 | 第27-28页 |
2.4.2 链形散射参数级联 | 第28-29页 |
2.5 来波估计与波束赋形 | 第29-32页 |
2.5.1 来波估计 | 第29-31页 |
2.5.2 波束赋形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新一代智能天线系统方案设计 | 第33-41页 |
3.1 新一代智能天线系统设计目标 | 第33-35页 |
3.2 天线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35-40页 |
3.2.1 天线部分 | 第35-37页 |
3.2.2 馈电网络 | 第37-39页 |
3.2.3 校准网络 | 第39-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新一代智能天线系统关键部件研究设计 | 第41-65页 |
4.1 天线部分 | 第41-50页 |
4.1.1 一种加载金属枝节的辐射单元 | 第41-44页 |
4.1.2 阵列中提高交叉极化比和波束宽度一致性的方案与分析 | 第44-50页 |
4.2 功分器件 | 第50-54页 |
4.2.1 威尔金森功分器 | 第51-52页 |
4.2.2 一分六功分器 | 第52-54页 |
4.3 校准网络设计 | 第54-64页 |
4.3.1 低耦合高隔离定向耦合器 | 第54-58页 |
4.3.2 一种简易的TRL去嵌 | 第58-62页 |
4.3.3 校准网络整体仿真与实测 | 第62-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天线系统一体化设计以及组装测试 | 第65-78页 |
5.1 场路一体化设计 | 第65-68页 |
5.1.1 阵列天线理论分析的局限性 | 第65-66页 |
5.1.2 场路一体化设计 | 第66-68页 |
5.2 测试结果 | 第68-77页 |
5.2.1 电路参数 | 第68-69页 |
5.2.2 辐射参数 | 第69-7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总结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件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