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干光通信中高光谱效率调制方式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光通信概述 | 第9-10页 |
1.1.1 40G技术 | 第9-10页 |
1.1.2 100G技术 | 第10页 |
1.2 相干光通信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干光通信理论基础 | 第13-24页 |
2.1 相干光通信系统 | 第13-14页 |
2.2 数字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 第14-23页 |
2.2.1 新型调制格式 | 第14-18页 |
2.2.2 窄线宽激光源 | 第18-19页 |
2.2.3 相干检测技术 | 第19-22页 |
2.2.4 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高光谱效率调制方式的实现方法 | 第24-43页 |
3.1 光通信系统主要调制方式的研究 | 第24-29页 |
3.1.1 基于光强度调制的实现 | 第24-26页 |
3.1.2 基于光相位调制的实现 | 第26-27页 |
3.1.3 基于光正交振幅调制的实现 | 第27-29页 |
3.2 高光谱效率调制方式的方案比较 | 第29-39页 |
3.2.1 频谱效率 | 第29-32页 |
3.2.2 QPSK信号实现方法的研究 | 第32-34页 |
3.2.3 8 PSK信号实现方法的研究 | 第34-35页 |
3.2.4 16 QAM信号实现方法的研究 | 第35-39页 |
3.3 超100G传输系统调制方式的比较分析 | 第39-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DP-16QAM信号的仿真分析 | 第43-53页 |
4.1 偏振复用原理 | 第43-45页 |
4.2 DP-16QAM信号生成 | 第45-50页 |
4.2.1 系统结构及原理 | 第45-49页 |
4.2.2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3 DP-16QAM相干光通信系统的实现 | 第50-52页 |
4.3.1 系统结构及原理 | 第50页 |
4.3.2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总结 | 第53页 |
5.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