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文献研究述评 | 第11-17页 |
一、国外文献研究述评 | 第11-15页 |
二、国内文献研究述评 | 第15-17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研究基础理论和主要概念厘定 | 第20-27页 |
第一节 研究基础理论 | 第20-22页 |
一、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20-21页 |
二、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主要概念厘定 | 第22-27页 |
一、流动人口 | 第22-23页 |
二、社会保障 | 第23-24页 |
三、社会保险 | 第24-25页 |
四、社会养老保险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晋江市流动人口及其社会养老保险概述 | 第27-39页 |
第一节 晋江市流动人口概述 | 第27-30页 |
第二节 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养老保险现状 | 第30-34页 |
一、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容框架 | 第30-32页 |
二、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养老保险的运行情况 | 第32-34页 |
第三节 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养老保险的实施成效 | 第34-39页 |
一、实现流动人口社会养老保险同城同待遇 | 第35页 |
二、流动人口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框架初步建立 | 第35-36页 |
三、加强服务窗口建设、建立规范高效管理体系 | 第36页 |
四、养老保险实现发放社会化和监督管理制度化 | 第36-37页 |
五、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长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 第39-50页 |
第一节 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 | 第39-46页 |
一、流动人口社会养老保险的知晓率较低 | 第39-41页 |
二、养老保险断缴、弃保现象严重 | 第41-42页 |
三、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的问题没有根除 | 第42-43页 |
四、实际参保率偏低且存在重复参保 | 第43-45页 |
五、不少私营企业不愿为流动人口参保 | 第45-46页 |
第二节 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50页 |
一、养老保险的制度体系不完善 | 第46-47页 |
二、政府责任缺失,管理不到位 | 第47-48页 |
三、流动人口收入低,参保意识淡薄 | 第48页 |
四、部分企业盲目追求利益,消极抵制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深圳市流动人口社会养老保险成功经验及其启示 | 第50-58页 |
第一节 深圳市流动人口社会养老保险的经验介绍 | 第50-53页 |
第二节 深圳市流动人口社会养老保险经验对晋江的启示 | 第53-58页 |
一、基本实现养老保险的全覆盖 | 第54页 |
二、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高 | 第54-55页 |
三、促进养老保险关系的顺利转移 | 第55-56页 |
四、加强信息服务效率和质量 | 第56页 |
五、加大对企业参保情况的排查和清缴 | 第56-58页 |
第六章 完善晋江市流动人口社会养老保险的对策建议 | 第58-64页 |
第一节 完善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及其配套政策 | 第58-60页 |
一、完善现行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制度 | 第58-59页 |
二、优化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机制 | 第59页 |
三、建立健全养老保险的执行和监督机制 | 第59-60页 |
第二节 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和主导作用 | 第60-62页 |
一、加大养老保险宣传力度 | 第60-61页 |
二、加强欠费企业的监管和清缴力度 | 第61页 |
三、完善养老保险的信息收集和配套服务建设 | 第61-62页 |
第三节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建设 | 第62页 |
第四节 提高流动人口参保意识和维权意识 | 第62-6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64-65页 |
第二节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录A | 第70-7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