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缩略语表 | 第9-10页 |
| 1 引言 | 第10-13页 |
| 1.1 植物休眠的定义、类型及打破方法 | 第10页 |
| 1.2 激素与植物休眠及休眠打破的关系 | 第10-11页 |
| 1.3 温度与植物休眠及休眠打破的关系 | 第11页 |
| 1.4 有机酸与植物休眠及休眠打破的关系 | 第11-12页 |
| 1.5 碳水化合物与植物休眠及休眠打破的关系 | 第12页 |
| 1.6 本研究的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 2.1 植物材料 | 第13页 |
| 2.2 材料处理 | 第13页 |
| 2.3 萌发试验 | 第13页 |
| 2.4 指标测量 | 第13-15页 |
| 2.4.1 样品收集 | 第13页 |
| 2.4.2 有机酸及还原性糖含量测量 | 第13-14页 |
| 2.4.3 关键酶活性测量 | 第14-15页 |
| 2.5 统计分析 | 第15-1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6-24页 |
| 3.1 低温处理下不同时间唐菖蒲球茎的萌发率 | 第16页 |
| 3.2 低温处理下不同时间唐菖蒲球茎中有机酸种类和含量的变化 | 第16-20页 |
| 3.2.1 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种类和含量的变化 | 第16-18页 |
| 3.2.2 非必需氨基酸类含量的变化 | 第18-19页 |
| 3.2.3 非氨基酸类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第19-20页 |
| 3.3 低温处理下不同时间唐菖蒲球茎中有机酸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 | 第20-21页 |
| 3.4 低温处理下不同时间唐菖蒲球茎中还原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21-23页 |
| 3.5 低温处理下不同时间唐菖蒲球茎中糖酸比 | 第23-24页 |
| 4 讨论 | 第24-26页 |
| 4.1 唐菖蒲休眠打破与温度的关系 | 第24页 |
| 4.2 唐菖蒲休眠打破与有机酸代谢的关系 | 第24-25页 |
| 4.3 唐菖蒲休眠打破与还原性糖的关系 | 第25-26页 |
| 5 结论 | 第26-27页 |
| 致谢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2页 |
| 作者简介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