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5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亚砜药物和生物活性分子 | 第11-12页 |
1.3 亚砜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 第12-31页 |
1.3.1 亚砜配体 | 第13-22页 |
1.3.2 亚砜导向基 | 第22-31页 |
1.4 手性亚砜合成 | 第31-40页 |
1.4.1 硫醚的不对称氧化 | 第32-36页 |
1.4.2 生物方法合成手性亚砜 | 第36-37页 |
1.4.3 取代反应合成手性亚砜 | 第37-40页 |
1.5 本论文立题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1页 |
第2章 基于去对称化的钯催化不对称碳-氢键烯基化反应 | 第51-82页 |
2.1 引言 | 第51-54页 |
2.1.1 基于去对称化的Pd(Ⅱ)催化碳(sp~2)-氢活化反应研究进展 | 第51-53页 |
2.1.2 课题提出 | 第53-54页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62页 |
2.2.1 反应条件优化 | 第54-59页 |
2.2.2 底物拓展 | 第59-61页 |
2.2.3 机理验证 | 第61-62页 |
2.3 本章总结 | 第62-63页 |
2.4 实验部分 | 第63-81页 |
2.4.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63页 |
2.4.2 原料制备 | 第63-66页 |
2.4.3 二芳基亚砜烯基化一般步骤 | 第66页 |
2.4.4 产物谱图数据 | 第66-77页 |
2.4.5 合成(R)-methyl (E)-3-(5-methyl-2-(p-tolylsulfinyl)phenyl)acrylate | 第77-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2页 |
第3章 基于平行动力学拆分的钯催化不对称碳-氢键烯基化反应 | 第82-115页 |
3.1 引言 | 第82-89页 |
3.1.1 基于动力学拆分的Pd(Ⅱ)催化碳(sp~2)-氢键活化反应研究进展 | 第82-84页 |
3.1.2 平行动力学拆分反应研究进展 | 第84-88页 |
3.1.3 课题提出 | 第88-89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9-95页 |
3.2.1 反应条件优化 | 第89-92页 |
3.2.2 底物扩展 | 第92-94页 |
3.2.3 反应过程研究及产物绝对构型的确定 | 第94-95页 |
3.3 本章总结 | 第95页 |
3.4 实验部分 | 第95-114页 |
3.4.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95页 |
3.4.2 原料制备 | 第95-99页 |
3.4.3 消旋的不对称二芳基亚砜烯基化一般步骤 | 第99-100页 |
3.4.4 产物谱图数据 | 第100-112页 |
3.4.5 合成(S)-和(R)-型1-methoxy-2-(p-tolylsulfinyl)benzene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5页 |
第4章 亚砜-酰胺导向钯催化羰基α位碳-氢键活化芳基反应 | 第115-139页 |
4.1 引言 | 第115-123页 |
4.1.1 双齿辅基导向的碳(sp~3)-氢活化反应研究进展 | 第115-122页 |
4.1.2 课题提出 | 第122-123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23-129页 |
4.2.1 反应条件优化 | 第123-126页 |
4.2.2 底物扩展 | 第126-127页 |
4.2.3 反应拓展 | 第127-128页 |
4.2.4 亚砜辅基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128-129页 |
4.3 本章总结 | 第129页 |
4.4 实验部分 | 第129-137页 |
4.4.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129页 |
4.4.2 原料制备 | 第129-131页 |
4.4.3 双齿辅基导向的芳基化一般步骤 | 第131-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39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139-141页 |
附录一 英文简写 | 第141-143页 |
附录二 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核磁和液相谱图 | 第143-171页 |
致谢 | 第171-17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