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1.1 社会退缩的概念及理论 | 第10页 |
1.2 社会退缩分类 | 第10-11页 |
1.3 社会退缩及其亚型与心理适应 | 第11-16页 |
1.3.1 害羞与心理适应 | 第12-13页 |
1.3.2 社交淡漠与心理适应 | 第13-14页 |
1.3.3 社交回避与心理适应 | 第14-15页 |
1.3.4 社交孤立与心理适应 | 第15-16页 |
1.4 社会认知和认知偏差 | 第16-19页 |
1.5 社会退缩亚型的认知特点 | 第19-20页 |
1.6 认知偏差在社会退缩亚型与心理适应中的可能作用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22-24页 |
2.1 问题提出 | 第22-23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23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2.3.1 理论意义 | 第23页 |
2.3.2 实践意义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社会退缩亚型的注意偏向特点—个体为中心的分析 | 第24-31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3.2.1 被试 | 第24页 |
3.2.2 实验材料 | 第24-26页 |
3.2.3 实验设计 | 第26页 |
3.3 结果 | 第26-29页 |
3.3.1 反应时结果 | 第26-27页 |
3.3.2 偏差分数结果 | 第27-29页 |
3.4 讨论 | 第29-30页 |
3.5 结论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社会退缩亚型的解释偏向特点—个体为中心的分析 | 第31-40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4.2.1 被试 | 第31页 |
4.2.2 测量工具 | 第31-32页 |
4.2.3 实验流程 | 第32-33页 |
4.3 结果 | 第33-37页 |
4.3.1 模糊情境解释问卷结果 | 第33-34页 |
4.3.2 WASP语句关联范式实验结果 | 第34-37页 |
4.4 讨论 | 第37-39页 |
4.4.1 模糊情境问卷结果 | 第37页 |
4.4.2 语句关联范式结果 | 第37-39页 |
4.5 结论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社会退缩与适应的关系:注意偏向的中介效应 | 第40-48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40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40-42页 |
5.2.1 被试 | 第40页 |
5.2.2 工具 | 第40-42页 |
5.3 结果 | 第42-46页 |
5.3.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42-45页 |
5.3.2 威胁性注意偏向的中介效应结果 | 第45-46页 |
5.4 讨论 | 第46页 |
5.5 结论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社会退缩与适应的关系:解释偏向的中介效应 | 第48-58页 |
6.1 研究目的 | 第48页 |
6.2 研究方法 | 第48-49页 |
6.2.1 被试 | 第48页 |
6.2.2 工具 | 第48-49页 |
6.3 研究结果 | 第49-56页 |
6.3.1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49-53页 |
6.3.2 语句关联范式中解释偏向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53-54页 |
6.3.3 模糊情境解释问卷中威胁性解释偏向的中介效应检验 | 第54-56页 |
6.4 讨论 | 第56-57页 |
6.5 结论 | 第57-58页 |
第七章 分析与讨论 | 第58-63页 |
7.1 社会退缩亚型的注意偏向特点 | 第58-59页 |
7.2 社会退缩亚型的解释偏向特点 | 第59-60页 |
7.3 注意偏向在社会退缩各亚型,社交孤立与心理适应中的中介效应 | 第60-61页 |
7.4 解释偏向在社会退缩各亚型,社交孤立与心理适应中的中介效应 | 第61页 |
7.5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1-63页 |
第八章 总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附录 | 第73-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