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点布局优化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6页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第12-13页
        1.1.2 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漏失情况概述第13-15页
        1.1.3 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的危害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安排第19-22页
        1.3.1 本文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本文研究内容安排第20-22页
    1.4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二章 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点布局方法概述第24-32页
    2.1 供水管网微观水力学模型第24-25页
    2.2 基于管网水力学模型的漏失故障诊断方法第25-26页
    2.3 面向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的传感器布局方法第26-27页
    2.4 模型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第27-29页
    2.5 供水管网漏失事件的水力学模拟第29-30页
    2.6 基于EPANET的供水管网水力学模拟第30页
    2.7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三章 供水管网水力学模型不确定性分析与量化研究第32-44页
    3.1 供水管网水力学模型的建立第32-33页
        3.1.1 供水管网微观水力学模型第32页
        3.1.2 供水管网水力学模型建立过程第32-33页
    3.2 供水管网水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第33-36页
        3.2.1 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第34-35页
        3.2.2 模型结构的不确定性第35-36页
    3.3 管网水力学模型不确定性量化分析方法第36-37页
        3.3.1 基于LHS的管网模型水力学不确定性分析第36-37页
    3.4 实验分析与讨论第37-43页
        3.4.1 实验方案设计第37-39页
        3.4.2 实验结果与讨论分析第39-43页
    3.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管网漏失监测点布局优化研究第44-64页
    4.1 供水管网漏失检测与定位第44-48页
        4.1.1 管网漏失检测模型第44-47页
        4.1.2 建立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管网漏失定位模型第47-48页
    4.2 供水管网漏失监测点布局优化模型的建立第48-50页
        4.2.1 双布局优化目标函数的确定第48-49页
        4.2.2 漏失监测点布局优化模型的建立第49-50页
    4.3 供水管网水力监测点布局优化模型的求解第50-53页
        4.3.1 NSGA-Ⅱ优化算法的介绍第50-51页
        4.3.2 基于改进型NSGA-Ⅱ求解布局问题第51-52页
        4.3.3 基于模糊集合理论的最优方案选择方法第52-53页
    4.4 监测点布局优化模型求解流程第53-54页
    4.5 实验分析与讨论第54-61页
        4.5.1 实验方案设计第54-55页
        4.5.2 实验结果与讨论分析第55-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4页
第五章 供水管网新增漏失监测点布局优化研究第64-76页
    5.1 管网新增监测点问题的提出第64页
    5.2 当前供水管网水力监测点布局原则第64-65页
    5.3 管网新增漏失监测点布局优化模型第65-68页
        5.3.1 评估漏失定位方法在原有监测点上的性能第65-66页
        5.3.2 基于新增漏失监测点的优化布局策略第66-67页
        5.3.3 漏失监测系统成本效益函数研究第67-68页
    5.4 实验分析与讨论第68-75页
        5.4.1 实验方案设计第68-70页
        5.4.2 实验结果与讨论分析第70-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6.1 总结第76-77页
    6.2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致谢第82-83页
个人简历第83-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84页
    一、学术论文第84页
    二、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的饮用水有机物定性判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徐州城市农贸市场空间布局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