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综述 | 第11-16页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三、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来源 | 第18-30页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 | 第19-23页 |
一、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性和运动变化性 | 第19-21页 |
二、人类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1-22页 |
三、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物质前提 | 第22-23页 |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与自然观 | 第23-26页 |
一、人作为“对象性的存在物”具有主观能动性 | 第23-25页 |
二、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 第25-26页 |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的最终归属思想 | 第26-30页 |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了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 | 第27-28页 |
二、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过程 | 第30-55页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萌芽时期 | 第30-36页 |
一、“绿化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绿色思想 | 第31-32页 |
二、“治理大江大河,重视水利建设”的综合治理思想 | 第32-34页 |
三、“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提出推动了生态文明思想的进程 | 第34-36页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时期 | 第36-44页 |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综合了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 第36-39页 |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第39-42页 |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我国生态文明思想步伐 | 第42-44页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时期 | 第44-55页 |
一、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要求 | 第45-48页 |
二、生态文明的科学阐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第48-49页 |
三、“五位一体”完善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 第49-51页 |
四、“生态保护红线”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原则性的指导 | 第51-55页 |
第四章 当前中国共产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浅探 | 第55-69页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走生态文明之路的必然性 | 第55-61页 |
一、走生态文明之路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 | 第55-57页 |
二、走生态文明之路是当代国际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57-58页 |
三、走生态文明之路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 第58-61页 |
第二节 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探析 | 第61-69页 |
一、转变企业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 第61-63页 |
二、确立科学的政绩观,完善生态法制建设 | 第63-65页 |
三、培养群众绿色消费理念,增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 | 第65-67页 |
四、加强国际社会合作力度,积极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共建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