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布、区域岩石志论文

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蛇绿岩形成与演化的地球化学制约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0页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3-15页
    1.2 蛇绿岩及其形成演化的研究现状第15-25页
        1.2.1 蛇绿岩的定义第15-17页
        1.2.2 蛇绿岩的多样性第17页
        1.2.3 蛇绿岩形成演化的阶段性第17-18页
        1.2.4 蛇绿岩岩石组合及其相关岩石之间的生成或演化关系第18-21页
        1.2.5 蛇绿岩的构造环境第21-24页
        1.2.6 蛇绿岩与岛弧岩石组合的配套以及俯冲极性问题第24-25页
    1.3 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蛇绿岩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5-26页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第26-28页
        1.4.1 研究思路第26页
        1.4.2 技术路线第26-27页
        1.4.3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第28-29页
    1.6 创新与特色第29-30页
第二章 分析方法第30-34页
    2.1 岩相学方法第30页
    2.2 矿物化学分析方法第30页
    2.3 U-Pb 年代学方法第30-31页
        2.3.1 锆石的分选第30页
        2.3.2 LA-ICPMS 分析第30-31页
    2.4 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第31-32页
        2.4.1 主量元素第31页
        2.4.2 稀土微量元素第31-32页
    2.5 铂族元素含量及 Re-Os 同位素第32-33页
        2.5.1 样品的预处理第32-33页
        2.5.2 分析测试第33页
    2.6 数据处理方法第33-34页
第三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34-47页
    3.1 地层第35-37页
        3.1.1 区域地层简要分布特征第35页
        3.1.2 研究区主要石炭纪地层特征第35-37页
    3.2 侵入岩第37-41页
    3.3 蛇绿(混杂)岩带第41-45页
        3.3.1 唐巴勒蛇绿混杂岩带第41-43页
        3.3.2 玛依勒蛇绿(混杂)岩带第43-44页
        3.3.3 巴尔雷克蛇绿(混杂)岩带第44页
        3.3.4 洪古勒楞蛇绿(混杂)岩带第44页
        3.3.5 达尔布特蛇绿(混杂)岩带第44-45页
        3.3.6 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第45页
    3.4 区域构造第45-47页
第四章 白碱滩蛇绿混杂岩第47-76页
    4.1 白碱滩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第47-48页
    4.2 白碱滩蛇绿岩岩石组合及其岩石学特征第48-50页
    4.3 白碱滩蛇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50-57页
        4.3.1 白碱滩地幔橄榄岩地球化学特征第50-54页
        4.3.2 白碱滩辉长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第54-55页
        4.3.3 白碱滩角闪石化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第55-57页
    4.4 白碱滩蛇绿混杂岩中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第57-58页
    4.5 白碱滩蛇绿混杂岩中凝灰岩全岩地球化学第58-60页
        4.5.1 白碱滩凝灰岩主量元素第58-59页
        4.5.2 白碱滩凝灰岩稀土和微量元素第59-60页
    4.6 白碱滩蛇绿混杂岩铂族元素和 Re-Os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第60-69页
        4.6.1 白碱滩蛇绿混杂岩铂族元素特征第60-67页
        4.6.2 Re-Os 同位素第67-69页
    4.7 白碱滩蛇绿岩形成时代的锆石 U-Pb 年代学第69-70页
    4.8 白碱滩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小结第70-76页
第五章 吐孜托浪格蛇绿混杂岩第76-106页
    5.1 吐孜托浪格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第76-78页
    5.2 吐孜托浪格蛇绿岩岩石组合及其岩石学特征第78-79页
    5.3 吐孜托浪格蛇绿岩地幔橄榄岩的矿物化学特征第79-88页
        5.3.1 橄榄石第79-81页
        5.3.2 尖晶石第81页
        5.3.3 辉石第81-88页
    5.4 吐孜托浪格蛇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88-97页
        5.4.1 吐孜托浪格地幔橄榄岩地球化学特征第88-92页
        5.4.2 吐孜托浪格辉长岩地球化学特征第92-94页
        5.4.3 吐孜托浪格 MORB 型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第94-96页
        5.4.4 吐孜托浪格葡萄石化角闪岩地球化学特征第96-97页
    5.5 吐孜托浪格蛇绿混杂岩中的洋岛玄武岩第97-99页
        5.5.1 吐孜托浪格蛇绿混杂岩中洋岛玄武岩主量元素第97-98页
        5.5.2 吐孜托浪格蛇绿混杂岩中洋岛玄武岩稀土和微量元素第98-99页
    5.6 吐孜托浪格蛇绿混杂岩铂族元素特征第99-102页
        5.6.1 吐孜托浪格地幔橄榄岩铂族元素特征第99-101页
        5.6.2 吐孜托浪格玄武岩铂族元素特征第101-102页
    5.7 吐孜托浪格蛇绿岩形成时代的锆石 U-Pb 年代学第102-105页
    5.8 吐孜托浪格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小结第105-106页
第六章 萨尔托海蛇绿混杂岩第106-119页
    6.1 萨尔托海蛇绿混杂岩地质特征第106页
    6.2 萨尔托海蛇绿岩岩石组合及其岩石学特征第106-108页
    6.3 萨尔托海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第108-109页
    6.4 萨尔托海蛇绿岩的铂族元素特征第109-112页
        6.4.1 萨尔托海地幔橄榄岩铂族元素特征第109-111页
        6.4.2 萨尔托海铬铁矿岩铂族元素特征第111-112页
    6.5 萨尔托海蛇绿岩构造侵位时代上限第112-118页
    6.6 萨尔托海蛇绿混杂岩地球化学特征小结第118-119页
第七章 三段蛇绿混杂岩的综合对比及其成因关系探讨第119-135页
    7.1 地质剖面及岩石组合对比第119-120页
    7.2 形成侵位时代对比第120-123页
    7.3 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及其构造环境探讨第123-125页
    7.4 蛇绿混杂岩带中洋岛型玄武岩的对比第125-128页
    7.5 达尔布特断裂带与两条蛇绿混杂岩带的构造关系第128-130页
    7.6 西准噶尔晚古生代蛇绿岩形成演化模式第130-135页
第八章 结论、存在问题及展望第135-137页
    8.1 结论第135-136页
    8.2 存在问题及展望第136-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53页
图版及说明第153-1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9-160页
致谢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土地覆被—积雪对长白山地区季节性冻土的地温影响研究
下一篇:黄河颗粒态及渤、黄海现代沉积有机质的组成和同位素分布特征及源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