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2页 |
Abstract | 第12-17页 |
前言 | 第18-20页 |
文献回顾 | 第20-28页 |
1.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治疗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 第20-21页 |
2.分子影像学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 | 第21-25页 |
3.Profilin-1与心血管疾病 | 第25-26页 |
4.纳米颗粒与分子影像 | 第26-28页 |
第一部分 Profilin-1 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28-56页 |
1 材料 | 第28-29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1.2 试剂和材料 | 第28-29页 |
1.3 仪器和设备 | 第29页 |
2 方法 | 第29-44页 |
2.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小鼠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 第29页 |
2.2 实验分组 | 第29-30页 |
2.3 甘油三酯 (TG) 水平检测 | 第30-31页 |
2.4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检测 | 第31页 |
2.5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检测: | 第31-32页 |
2.6 血管大体标本油红染色 | 第32页 |
2.7 血管组织 HE 染色和油红染色 | 第32-33页 |
2.8 血管组织免疫荧光染色 | 第33-34页 |
2.9 Western blot 法检测血管壁组织中 profilin-1 等蛋白的表达水平 | 第34-37页 |
2.10 小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系(MOVAS)的培养和鉴定 | 第37-38页 |
2.11 Profilin-1 siRNA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8-43页 |
2.12 细胞实验分组 | 第43页 |
2.13 CCK-8 细胞增殖实验 | 第43-44页 |
2.14 Transwell 细胞迁移实验 | 第44页 |
2.15 统计学处理 | 第44页 |
3 结果 | 第44-52页 |
3.1 各组小鼠血脂水平的比较: | 第44-45页 |
3.2 Atorvastatin 治疗可减小斑块的面积 | 第45-46页 |
3.3 Profilin-1 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斑块的负荷相关 | 第46-48页 |
3.4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和鉴定 | 第48页 |
3.5 Ox-LDL 预处理促进 VSMCs 胞内 profilin-1 的表达 | 第48-49页 |
3.6 Realtime PCR 筛选出干扰效果最佳的 Profilin-1 siRNA | 第49-50页 |
3.7 ox-LDL 预处理促进 VSMCs 的增殖和迁移 | 第50-51页 |
3.8 ox-LDL 激活 VSMCs 的 Profilin-1/MEK/ERK 信号通路 | 第51-52页 |
4 讨论 | 第52-56页 |
第二部分 靶向 profilin-1 多模态纳米探针的构建和表征 | 第56-70页 |
1 材料 | 第56-57页 |
1.1 试剂和材料 | 第56-57页 |
1.2 仪器和设备 | 第57页 |
2 方法 | 第57-62页 |
2.1 DMSA-Fe3O4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57-58页 |
2.2 DMSA-Fe3O4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58页 |
2.3 DMSA-Fe3O4纳米颗粒生物学特性检测 | 第58-59页 |
2.4 多模态 PF_1-DMSA-Fe_3O_4纳米探针的合成 | 第59-60页 |
2.5 多模态 PF_1-DMSA-Fe_3O-4纳米探针偶联效率检测 | 第60-61页 |
2.6 多模态 PF_1-DMSA-Fe_3O_4纳米探针在体内器官的生物学分布 | 第61-62页 |
2.7 统计学处理 | 第62页 |
结果 | 第62-66页 |
3.1 DMSA-Fe3O4 纳米颗粒的表征 | 第62-63页 |
3.2 DMSA-Fe3O4 纳米颗粒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 第63-65页 |
3.3 Profilin-1 与 DMSA-Fe3O4 纳米颗粒的偶联效率 | 第65-66页 |
3.4 PF_1-C_y5.5- DMSA-Fe_3O_4 纳米探针在体内的各主要器官代谢 | 第66页 |
4 讨论 | 第66-70页 |
第三部分 profilin-1多模态纳米探针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在体分子成像 | 第70-83页 |
1 材料 | 第70-71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70页 |
1.2 试剂和材料 | 第70-71页 |
1.3 仪器和设备 | 第71页 |
2 方法 | 第71-74页 |
2.1 实验方案 | 第71-72页 |
2.2 MOVAS 细胞与探针体外结合实验 | 第72页 |
2.3 不同浓度探针与相应 MRI 1/T_2值的相关关系 | 第72页 |
2.4 PF_1-C_y5.5- DMSA-Fe_3O_4-NP 探针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成像 | 第72-73页 |
2.5 图像处理和数据采集 | 第73页 |
2.6 血管组织普鲁士蓝染色 | 第73-74页 |
2.7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 第74页 |
3 结果 | 第74-78页 |
3.1 PF_1-C_y5.5- DMSA-Fe3O4-NP 探针能够特异性的与 MOVAS 细胞结合 | 第74-75页 |
3.2 不同浓度探针与相应 1/T_2值的相关关系 | 第75页 |
3.3 小鼠颈动脉斑块 MRI T_2成像 | 第75-77页 |
3.4 小鼠颈动脉斑块普鲁士蓝染色 | 第77页 |
3.5 小鼠颈动脉斑块荧光成像 | 第77-78页 |
4 讨论 | 第78-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4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94-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