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3-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PMMA骨水泥的生物活性研究 | 第12-37页 |
1. 背景 | 第12-13页 |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13-20页 |
2.1 MC-PMMA骨水泥材料的制备 | 第13-14页 |
2.2 MC-PMMA骨水泥的材料学性质检测 | 第14页 |
2.2.1 抗压强度和压缩模量 | 第14页 |
2.2.2 凝固特性 | 第14页 |
2.3 MC-PMMA骨水泥的生物学性质研究 | 第14-20页 |
2.3.1 体外实验 | 第14-17页 |
2.3.2 体内实验 | 第17-20页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20页 |
3. 结果 | 第20-31页 |
3.1 材料学性质评价 | 第20-21页 |
3.1.1 抗压强度和压缩模量 | 第20-21页 |
3.1.2 凝固性能 | 第21页 |
3.2 生物安全性评价 | 第21-27页 |
3.2.1 CCK8法检测细胞毒性及增殖 | 第21-22页 |
3.2.2 血液相容性检测 | 第22-24页 |
3.2.3 短期急性全身毒性试验 | 第24-25页 |
3.2.4 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及慢性肝肾毒性试验 | 第25-27页 |
3.3 骨组织相容性评价 | 第27-31页 |
3.3.1 兔骨组织包埋-micro CT | 第27-28页 |
3.3.2 组织学评价 | 第28-30页 |
3.3.3 骨代谢活性检测 | 第30-31页 |
4. 讨论 | 第31-36页 |
4.1 MC-PMMA骨水泥的材料学性质 | 第31-32页 |
4.2 MC-PMMA骨水泥的生物安全性 | 第32-33页 |
4.3 MC-PMMA骨水泥的骨组织相容性 | 第33-36页 |
4.3.1 骨组织-骨水泥界面形态评价 | 第33页 |
4.3.2 骨组织-骨水泥界面骨坏死评价 | 第33-34页 |
4.3.3 骨组织-骨水泥界面交联评价 | 第34-36页 |
5. 第一部分结论 | 第36-37页 |
第二部分 PMMA骨水泥的抗菌活性研究 | 第37-56页 |
1. 背景 | 第37-3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38-42页 |
2.1 试验材料及分组 | 第38-39页 |
2.2 复合骨水泥的抗压强度检测 | 第39-40页 |
2.3 抗生素洗脱浓度检测 | 第40-41页 |
2.3.1 洗脱溶液采集 | 第40页 |
2.3.2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万古霉素、庆大霉素浓度 | 第40页 |
2.3.3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美罗培南浓度 | 第40-41页 |
2.3.4 保存时间对AIBC洗脱特性的影响 | 第41页 |
2.4 抗菌活性检测 | 第41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41-42页 |
3. 结果 | 第42-50页 |
3.1 AIBC的抗压强度 | 第42-43页 |
3.2 AIBC的洗脱特性 | 第43-48页 |
3.3 保存时间对AIBC洗脱性质的影响 | 第48-49页 |
3.4 AIBC的抗菌活性 | 第49-50页 |
4. 讨论 | 第50-55页 |
4.1 AIBC的机械强度 | 第50-51页 |
4.2 AIBC的洗脱性质 | 第51-53页 |
4.2.1 单一抗生素AIBC的洗脱性质 | 第52页 |
4.2.2 两种抗生素联合的AIBC的洗脱性质 | 第52-53页 |
4.3 保存时间对AIBC洗脱特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 AIBC的抗菌活性 | 第54-55页 |
5. 第二部分结论 | 第55-56页 |
本研究整体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72页 |
抗生素骨水泥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应用研究的系统性综述 | 第72-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缩略语表 | 第87-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