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凹陷杨村断裂带特征与控藏作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7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复杂断裂带油气成藏特征 | 第10页 |
1.2.2 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 第10页 |
1.2.3 油气运聚过程研究 | 第10-13页 |
1.2.4 断层封闭性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4-15页 |
1.5 主要成果 | 第15-16页 |
1.6 创新性认识 | 第16-17页 |
第2章 基本石油地质条件 | 第17-41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7-26页 |
2.1.1 工区勘探历程 | 第17页 |
2.1.2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7页 |
2.1.3 区域地层特征 | 第17-26页 |
2.2 基本成藏条件 | 第26-41页 |
2.2.1 油源条件 | 第26-31页 |
2.2.2 储层条件 | 第31-39页 |
2.2.3 储盖组合 | 第39-41页 |
第3章 断裂特征研究 | 第41-48页 |
3.1 断裂系统 | 第41-44页 |
3.2 圈闭类型 | 第44-46页 |
3.3 圈闭群特征 | 第46-48页 |
第4章 断层活动性分析 | 第48-55页 |
4.1 断层活动类型 | 第48页 |
4.2 杨村断层活动性 | 第48-51页 |
4.3 伴生断层活动性 | 第51-53页 |
4.3.1 拉张强度分析 | 第51-52页 |
4.3.2 断层生长指数分析 | 第52-53页 |
4.4 构造演化史分析 | 第53-55页 |
第5章 断裂的控藏作用 | 第55-70页 |
5.1 杨村断层性质控制着断裂体系展布及圈闭类型 | 第55-59页 |
5.2 杨村断层控制着下降盘地层沉积演化 | 第59-63页 |
5.3 杨村断层对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 | 第63-65页 |
5.4 杨村断层及其伴生断层在油气运移中的作用 | 第65-70页 |
第6章 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 第70-76页 |
6.1 油气藏解剖 | 第70-72页 |
6.2 油气藏类型 | 第72页 |
6.3 成藏主控因素 | 第72-73页 |
6.4 成藏模式 | 第73-76页 |
第7章 结论及认识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