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与相关概念 | 第9-13页 |
1.2.1 关于反转新闻的研究 | 第9-11页 |
1.2.2 反转新闻的概念界定与辨析 | 第11-12页 |
1.2.3 “报刊有机运动”理论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案例研究法 | 第13页 |
1.3.2 内容分析法 | 第13页 |
1.3.3 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1.4 创新点和难点 | 第14-16页 |
第2章 反转新闻的形成过程、类型与特点 | 第16-32页 |
2.1 反转新闻的形成过程 | 第16-25页 |
2.2 反转新闻的类型 | 第25-27页 |
2.2.1 “全面”反转 | 第26页 |
2.2.2 “局部”反转 | 第26-27页 |
2.3 反转新闻的特点 | 第27-32页 |
2.3.1 事件本身具有话题性,社会关注度高 | 第27-28页 |
2.3.2 首曝以网络平台为主,UGC成为主要的舆论引爆点 | 第28-30页 |
2.3.3 参与主体多元,大多反转得以迅速推动 | 第30-31页 |
2.3.4 由舆论一边倒变为理性的舆论表达 | 第31-32页 |
第3章 反转新闻的成因及其必然性 | 第32-48页 |
3.1 前期导致反转:信源、媒体和受众的“共同演绎” | 第32-37页 |
3.1.1 信源层面 | 第32-34页 |
3.1.2 媒体层面 | 第34-36页 |
3.1.3 受众层面 | 第36-37页 |
3.2 后期推动反转:多元主体参与的“有机运动” | 第37-44页 |
3.2.1 同一媒体的连续报道 | 第39-40页 |
3.2.2 不同媒体的共同报道 | 第40-42页 |
3.2.3 民众记者的积极参与 | 第42-43页 |
3.2.4 意见领袖的理性发声 | 第43页 |
3.2.5 官方部门的信息核实 | 第43-44页 |
3.3 反转新闻产生的必然性分析 | 第44-48页 |
3.3.1 有机真实 | 第45页 |
3.3.2 有机真实的呈现决定了反转新闻产生的必然 | 第45-48页 |
第4章 反转新闻的正负效应及其思考 | 第48-56页 |
4.1 反转新闻的正效应 | 第48-50页 |
4.1.1 还原事实真相,完成对有机真实的呈现 | 第48页 |
4.1.2 针砭时弊,解决社会问题 | 第48-49页 |
4.1.3 增强舆论监督作用 | 第49-50页 |
4.2 反转新闻的负效应 | 第50-52页 |
4.2.1 有损媒体公信力 | 第50-51页 |
4.2.2 衍生网络暴力 | 第51页 |
4.2.3 加剧社会信任危机 | 第51-52页 |
4.2.4 激化社会矛盾 | 第52页 |
4.3 关于反转新闻负效应的思考 | 第52-56页 |
4.3.1 媒体要肩负责任,坚持新闻真实 | 第52-54页 |
4.3.2 提高媒介批判能力,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 | 第54-55页 |
4.3.3 及时公开权威信息,主动引导舆论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