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0页 |
1.1 无线通信网络容量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8页 |
1.1.1 无线通信网络面临的主要挑战 | 第16-18页 |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2.1 干扰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2 非实时信道状态信息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2.3 实时性传输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2.4 网络编码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 第23-27页 |
1.3.1 衡量网络传输能力的三种方式 | 第23-24页 |
1.3.2 可利用历史信息的干扰网络 | 第24-25页 |
1.3.3 广播分组擦除信道 | 第25-27页 |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可利用历史信息的干扰网络的稳态吞吐量研究 | 第30-58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系统场景和问题建模 | 第31-33页 |
2.3 编码方案 | 第33-43页 |
2.3.1 编码方案的基本原理 | 第33-36页 |
2.3.2 发送策略 | 第36-37页 |
2.3.3 编码方案性质 | 第37-43页 |
2.4 稳态区域和平稳策略 | 第43-47页 |
2.4.1 系统稳定性和稳态区域 | 第43-47页 |
2.4.2 平稳策略 | 第47页 |
2.5 关于传输策略的实现问题 | 第47页 |
2.6 性能仿真和分析 | 第47-52页 |
2.7 总结 | 第52页 |
2.8 附录 | 第52-58页 |
2.8.1 定理2.2的证明 | 第52-55页 |
2.8.2 定理2.3的证明 | 第55-58页 |
第三章 可利用历史信息的干扰网络的容量区域研究 | 第58-86页 |
3.1 引言 | 第58-59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59-61页 |
3.3 容量区域的外界 | 第61-63页 |
3.4 主要结论 | 第63-65页 |
3.5 命题3.1的证明 | 第65-71页 |
3.5.1 基本定义 | 第65-66页 |
3.5.2 编码类型和编码方案 | 第66-67页 |
3.5.3 命题3.1的必要性证明 | 第67-69页 |
3.5.4 命题3.1的充分性证明 | 第69-71页 |
3.6 数值结果 | 第71-72页 |
3.7 总结 | 第72页 |
3.8 附录 | 第72-86页 |
3.8.1 引理3.1的证明 | 第72-74页 |
3.8.2 命题3.1中变量的表达形式 | 第74页 |
3.8.3 命题3.1中规划的线性转化 | 第74-75页 |
3.8.4 命题3.2的证明 | 第75-78页 |
3.8.5 秩转化条件的推导 | 第78-79页 |
3.8.6 引理3.3的证明 | 第79-80页 |
3.8.7 阶段1和3的实现 | 第80-81页 |
3.8.8 类型非空的证明 | 第81-86页 |
第四章 严格时延限制下有序发送网络编码策略的吞吐量研究 | 第86-112页 |
4.1 引言 | 第86-87页 |
4.2 系统场景和时延限制业务 | 第87-88页 |
4.2.1 系统模型 | 第87-88页 |
4.2.2 时延限制业务 | 第88页 |
4.2.3 系统吞吐量 | 第88页 |
4.3 编码方案 | 第88-96页 |
4.3.1 编码方案的直观解释 | 第89-90页 |
4.3.2 编码方案 | 第90-91页 |
4.3.3 历史信息存储策略 | 第91-95页 |
4.3.4 编码方案的性质 | 第95-96页 |
4.4 无时延限制时的吞吐量 | 第96-97页 |
4.5 严格时延限制下的吞吐量 | 第97-100页 |
4.6 仿真结果和数值分析 | 第100-102页 |
4.7 总结 | 第102-104页 |
4.8 附录 | 第104-112页 |
4.8.1 引理4.1的证明 | 第104-107页 |
4.8.2 引理4.3的证明 | 第107-108页 |
4.8.3 命题4.2的证明 | 第108-11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2-116页 |
5.1 全文内容总结 | 第112-113页 |
5.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3-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作者简介 | 第126-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