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油气田论文

旋流气浮装置处理模拟采油废水的实验研究和流场模拟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4页
    1.1 采油废水简介第9-10页
        1.1.1 采出水的特性第9-10页
        1.1.2 排放标准第10页
    1.2 气浮技术在含油污水脱油中的优势第10-11页
    1.3 气浮的微观过程第11-14页
    1.4 气泡发生技术发展现状第14-16页
        1.4.1 电解气浮(EF)第14页
        1.4.2 诱导气浮(IAF)第14-15页
        1.4.3 溶气气浮(DAF)第15-16页
    1.5 气浮分离装置的研究进展第16-22页
        1.5.1 气浮池第16-18页
        1.5.2 气浮柱第18-19页
        1.5.3 旋流气浮装置第19-22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第24-32页
    2.1 旋流气浮装置的结构第24-25页
        2.1.1 设计原则第24页
        2.1.2 结构参数第24-25页
    2.2 实验药品第25-26页
    2.3 实验仪器第26页
    2.4 实验流程第26-28页
    2.5 操作步骤第28-29页
    2.6 含油量的测定第29-32页
        2.6.1 测试波长的选择第29-30页
        2.6.2 标准曲线的测定第30-31页
        2.6.3 含油量测定步骤第31-32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32-43页
    3.1 停留时间和旋流离心力场强度第32页
    3.2 浮油处理结果第32-35页
        3.2.1 处理量的影响第32-34页
        3.2.2 入口浓度的影响第34-35页
    3.3 乳化油处理结果第35-42页
        3.3.1 乳化油的粒径第35页
        3.3.2 絮凝剂的作用第35-38页
        3.3.3 处理量的影响第38-40页
        3.3.4 入口浓度的影响第40页
        3.3.5 溶气压力的影响第40-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CFD 模拟的建立第43-55页
    4.1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第43页
    4.2 旋流气浮装置流场模拟的数学模型第43-50页
        4.2.1 双流体模型第43-45页
        4.2.2 气液两相动量交换项第45-46页
        4.2.3 湍流模型第46-49页
        4.2.4 近壁区域的处理第49-50页
    4.3 旋流气浮装置的几何模型第50-53页
        4.3.1 模型的几何结构第50-51页
        4.3.2 网格生成第51-52页
        4.3.3 边界条件第52-53页
    4.4 求解设置第53-54页
    4.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模拟结果第55-68页
    5.1 网格独立性验证第55页
    5.2 速度分布第55-60页
    5.3 气含率第60-65页
        5.3.1 气含率分布第60-63页
        5.3.2 气泡大小的影响第63-64页
        5.3.3 与实验现象对照第64-65页
    5.4 除油率第65-67页
    5.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第68-70页
    6.1 结论第68-69页
    6.2 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棒材轧钢生产线传动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枸杞黄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