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农业信贷论文

农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研究--以LQ支行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1-1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2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7-23页
    2.1 相关概念第17-19页
        2.1.1 农户小额贷款概念第17页
        2.1.2 信贷风险管理概念第17-19页
    2.2 相关理论第19-23页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9-20页
        2.2.2 委托代理理论第20-21页
        2.2.3 交易费用理论第21页
        2.2.4 普惠金融理论第21-23页
第3章 农行LQ支行农户小额贷款运作流程及运行现状第23-31页
    3.1 农行LQ支行概况第23-25页
        3.1.1 组织架构第23-24页
        3.1.2 经营概况第24-25页
    3.2 农业银行“一号工程”项目介绍第25-26页
        3.2.1 “一号工程”项目介绍第25页
        3.2.2 “惠农e贷”模块介绍第25-26页
    3.3 农行LQ支行农户小额贷款运作流程介绍第26-29页
        3.3.1 模式概述第26-27页
        3.3.2 客户准入条件第27页
        3.3.3 建立授信模型第27-28页
        3.3.4 “白名单”数据采集第28页
        3.3.5 贷款发放流程第28-29页
    3.4 农行LQ支行农户小额贷款运作现状介绍第29-31页
第4章 农行LQ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第31-47页
    4.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第31-32页
        4.1.1 研究方法第31-32页
        4.1.2 数据来源第32页
    4.2 贷款农户违约因素数据结果统计第32-37页
        4.2.1 主要统计指标描述第32-33页
        4.2.2 描述性统计分析及模型回归结果第33-37页
    4.3 贷款农户违约因素分析第37-40页
        4.3.1 农户生产经营的自然风险第37页
        4.3.2 农户生产经营的市场风险第37-38页
        4.3.3 农户道德风险第38-39页
        4.3.4 农户小额贷款信息不对称风险第39-40页
    4.4 LQ支行贷款风险管理因素统计分析第40-47页
        4.4.1 客户经理团队综合素质分析第40-41页
        4.4.2 逆向选择风险第41页
        4.4.3 客户准入流程不合理第41-42页
        4.4.4 授信模型过于单一第42-43页
        4.4.5 客户信息治理不完善导致贷前“白名单”数据采集误差严重第43-44页
        4.4.6 贷前贷款调查人员准入机制缺失第44-45页
        4.4.7 贷中审核人员与贷前经办人员岗位分工不明确第45页
        4.4.8 贷后跟踪服务差造成客户违约现象严重第45-47页
第5章 农行LQ支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对策建议第47-55页
    5.1 外部环境风险防范第47-48页
        5.1.1 帮助农户做好自然灾害预防第47页
        5.1.2 做好重点行业市场行情的监测及判断第47-48页
        5.1.3 引入农业保险合作第48页
    5.2 信息不对称风险防范措施第48-49页
        5.2.1 加快贷款渠道建设第48-49页
        5.2.2 建立客户信息交叉验证机制第49页
    5.3 客户准入及授信模型管理第49-50页
        5.3.1 借鉴理财“双录”模式进行客户身份信息核定第49-50页
        5.3.2 丰富授信模型,增加客户粘度第50页
    5.4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措施第50-55页
        5.4.1 建立健全客户信息治理规章制度第50-51页
        5.4.2 建立科学的人员培训机制第51-52页
        5.4.3 树立放贷人员合规意识第52页
        5.4.4 严格把控贷后管理流程第52-55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5-57页
    6.1 研究总结第55-56页
    6.2 研究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3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商业银行投贷联动行为的理论分析
下一篇:模糊逻辑与并购公告后投资者的认知和反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定性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