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1.3.2 相关概念 | 第11-13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第19-21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2 苯教活动场所的发展及寺院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 第21-39页 |
2.1 苯教活动场所的发展 | 第21-24页 |
2.1.1 早期的修行地 | 第21-22页 |
2.1.2 初具规模的建筑物 | 第22-24页 |
2.1.3 寺院 | 第24页 |
2.2 苯教寺院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 第24-38页 |
2.2.1 演变背景 | 第24-26页 |
2.2.2 不同地区寺院的空间形态特征 | 第26-36页 |
2.2.3 演变特点 | 第36-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金川县苯教寺院空间调研 | 第39-85页 |
3.1 金川县概况及苯教寺院的分布 | 第39-44页 |
3.1.1 金川县概况 | 第39-42页 |
3.1.2 金川县苯教寺院的分布 | 第42-44页 |
3.2 金川县代表性苯教寺院空间调研 | 第44-83页 |
3.2.1 调研对象的选取 | 第44-46页 |
3.2.2 昌都寺空间调研概况 | 第46-71页 |
3.2.3 广法寺空间调研概况 | 第71-8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4 金川县苯教寺院空间形态特征及成因分析 | 第85-137页 |
4.1 整体布局形态特征 | 第85-91页 |
4.1.1 自由式布局 | 第86-90页 |
4.1.2 对称式布局 | 第90-91页 |
4.2 建筑空间形态特征 | 第91-104页 |
4.2.1 朝拜空间 | 第92-96页 |
4.2.2 修习空间 | 第96-100页 |
4.2.3 居住空间 | 第100-103页 |
4.2.4 其他建筑空间 | 第103-104页 |
4.3 外部空间形态特征 | 第104-122页 |
4.3.1 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 | 第105-106页 |
4.3.2 集会空间 | 第106-110页 |
4.3.3 休闲空间 | 第110-114页 |
4.3.4 街巷空间 | 第114-122页 |
4.4 空间形态成因分析 | 第122-136页 |
4.4.1 自然环境因素 | 第123-124页 |
4.4.2 宗教因素 | 第124-130页 |
4.4.3 地域因素 | 第130-13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36-137页 |
5 金川县苯教寺院空间发展研究 | 第137-153页 |
5.1 金川县苯教寺院空间发展现状 | 第137-140页 |
5.1.1 昌都寺空间发展现状 | 第137-139页 |
5.1.2 广法寺空间发展现状 | 第139-140页 |
5.2 其他寺院空间发展经验借鉴 | 第140-145页 |
5.2.1 扩建择址 | 第140-141页 |
5.2.2 功能布局 | 第141-143页 |
5.2.3 街巷结构 | 第143-145页 |
5.2.4 整体规模 | 第145页 |
5.3 金川县苯教寺院空间发展引导——以昌都寺为例 | 第145-152页 |
5.3.1 扩建择址引导 | 第146-147页 |
5.3.2 功能布局发展引导 | 第147-149页 |
5.3.3 绿化景观及广场发展引导 | 第149-150页 |
5.3.4 街巷结构发展引导 | 第150-1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6 结论 | 第153-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58页 |
图录 | 第158-164页 |
表录 | 第164-166页 |
附图 | 第166-177页 |
附表 | 第177-180页 |
致谢 | 第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