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利位置优先的WSNs群首选择机制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1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第6-12页 |
1.1 通信架构与研究方向 | 第6-8页 |
1.2 层级化群聚 | 第8-9页 |
1.3 传感器节点 | 第9-10页 |
1.4 群聚模式 | 第10-11页 |
1.5 群属性 | 第11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1-12页 |
第2章 低能耗自适应群聚层级LEACH | 第12-25页 |
2.1 LEACH运作流程 | 第12-13页 |
2.2 LEACH-C运作流程 | 第13-14页 |
2.3 能耗模型 | 第14-15页 |
2.4 LEACH类衍生协议 | 第15-24页 |
2.4.1 节点能量异构性 | 第16-18页 |
2.4.2 群首选择 | 第18-24页 |
2.4.3 其他环节 | 第24页 |
2.5 其他层级化群聚协议 | 第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模型总体介绍 | 第25-31页 |
3.1 拓扑结构 | 第26页 |
3.2 实验参数 | 第26-27页 |
3.3 最佳群首比例 | 第27-28页 |
3.4 相关观测量记录形式 | 第28-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一种有利位置优先的WSNS群首选择机制 | 第31-58页 |
4.1 改进点1:及时更新候选节点G值 | 第31-39页 |
4.1.1 LEACH协议更新周期观测 | 第31-34页 |
4.1.2 DEEC协议更新周期观测 | 第34-37页 |
4.1.3 LEACH类协议更新周期弊端分析 | 第37页 |
4.1.4 及时更新候选节点G值 | 第37-39页 |
4.2 改进点2:计算平均节点能量 | 第39-43页 |
4.2.1 DEEC网络剩余能量预估值 | 第39-41页 |
4.2.2 以当前轮平均节点能量统计值取代预估值 | 第41-43页 |
4.3 改进点3:群首阈值作用因子 | 第43-47页 |
4.3.1 群首到基站传输能耗 | 第43-44页 |
4.3.2 兼顾群首间距与群首基站距离的作用因子 | 第44-47页 |
4.4 一种有利位置优先的WSNs群首选择机制 | 第47-57页 |
4.4.1 参数选择 | 第48-50页 |
4.4.2 SEARCH协议性能分析 | 第50-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项目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