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国情的小型拖挂式房车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项目背景 | 第11-15页 |
1.1.1 引言 | 第11页 |
1.1.2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3 课题来源 | 第12页 |
1.1.4 论文框架结构和项目工作流程 | 第12-15页 |
1.2 设计要求和分析 | 第15-17页 |
1.2.1 项目要求任务书 | 第15页 |
1.2.2 项目要求任务书的评估和分析 | 第15-16页 |
1.2.3 项目任务流程和主要任务简介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市场调研与前期分析 | 第17-39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房车的分类和发展现状 | 第17-20页 |
2.2.1 房车分类 | 第17页 |
2.2.2 国外房车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2.2.3 国内房车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2.3 房车在我国发展的社会环境分析 | 第20-24页 |
2.3.1 经济的持续增长 | 第20页 |
2.3.2 中国人旅游模式的转变 | 第20-22页 |
2.3.3 私家车数量的增加 | 第22页 |
2.3.4 交通条件的持续改善 | 第22-24页 |
2.3.5 房车露营地数量的不断增加 | 第24页 |
2.4 房车在我国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环境分析 | 第24-25页 |
2.4.1 行业基本政策分析 | 第24-25页 |
2.4.2 行业相关标准分析 | 第25页 |
2.5 国内市场现有产品分析 | 第25-31页 |
2.5.1 自行式房车产品及其定位分析 | 第25-28页 |
2.5.2 拖挂式房车产品及其定位分析 | 第28-30页 |
2.5.3 拖挂式房车在我国发展的优势 | 第30-31页 |
2.5.3.1 拖挂式房车的价格可承担性 | 第30页 |
2.5.3.2 拖挂式房车便于存放和保养 | 第30-31页 |
2.6 房车自驾游市场特征分析 | 第31-36页 |
2.6.1 自驾游人群特征分析 | 第31-34页 |
2.6.2 自驾游人群动机分析 | 第34页 |
2.6.3 自驾游人群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 第34-36页 |
2.7 拖挂式房车向小型化和轻量化方向发展 | 第36-37页 |
2.7.1 国家政策限制 | 第36页 |
2.7.2 目标消费群体分析 | 第36-37页 |
2.8 项目设计任务陈述 | 第37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设计输出 | 第39-62页 |
3.0 引言 | 第39页 |
3.1 房车外观造型设计 | 第39-48页 |
3.1.1 房车外观造型的构成要素 | 第39-43页 |
3.1.1.1 房车的形态 | 第39-42页 |
3.1.1.2 房车的色彩 | 第42-43页 |
3.1.1.3 房车的材质 | 第43页 |
3.1.2 房车外观造型的外延意义 | 第43-44页 |
3.1.2.1 识别层次 | 第43页 |
3.1.2.2 使用层次 | 第43-44页 |
3.1.3 房车外观造型的内涵意义 | 第44-45页 |
3.1.3.1 情感联想 | 第44页 |
3.1.3.2 个性与群体归属 | 第44页 |
3.1.3.3 历史文化与社会意义 | 第44-45页 |
3.1.3 概念方案发散 | 第45-46页 |
3.1.4 内部方案评审 | 第46页 |
3.1.5 预选方案效果图设计与说明 | 第46-48页 |
3.2 前后端模具图纸绘制 | 第48-53页 |
3.2.1 建立曲面数字模型 | 第48-50页 |
3.2.2 建立实体模型 | 第50-52页 |
3.2.3 出 CAD 图纸 | 第52-53页 |
3.3 底架设计 | 第53-54页 |
3.4 房车室内布置设计 | 第54-60页 |
3.4.1 房车室内空间环境要求分析 | 第54页 |
3.4.2 房车室内空间组织要求分析 | 第54页 |
3.4.3 房车室内居住行为要求分析 | 第54-55页 |
3.4.4 房车室内流线分析 | 第55-56页 |
3.4.5 房车室内功能分区 | 第56页 |
3.4.6 起居区布置设计 | 第56-57页 |
3.4.7 厨房区的布置设计 | 第57页 |
3.4.8 卫浴区的布置设计 | 第57-58页 |
3.4.9 房车内部整体布置图 | 第58-60页 |
3.5 左右墙体和房顶设计 | 第60-6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SAMMIE 软件模拟房车室内行为分析 | 第62-91页 |
4.1 引言 | 第62-63页 |
4.2 构建人体模型 | 第63-67页 |
4.3 起居区行为模拟分析 | 第67-75页 |
4.3.1 空间划分 | 第67-68页 |
4.3.2 行为细分 | 第68页 |
4.3.3 行为可触及范围及舒适度分析 | 第68-74页 |
4.3.3.1 L1 区域行为活动 | 第68-73页 |
4.3.3.2 L2 区域行为分析 | 第73-74页 |
4.3.4 分析结果及建议 | 第74-75页 |
4.4 厨房区行为模拟分析 | 第75-82页 |
4.4.1 人体模型位置划分 | 第75-76页 |
4.4.2 行为细分 | 第76页 |
4.4.3 可触及范围及舒适度分析 | 第76-82页 |
4.4.3.1 A 位置行为分析 | 第76-79页 |
4.4.3.2 B 位置行为分析 | 第79-82页 |
4.4.3.3 C 位置行为分析 | 第82页 |
4.4.4 分析结果与改进建议 | 第82页 |
4.5 卫浴区的行为模拟分析 | 第82-90页 |
4.5.1 空间划分 | 第82-83页 |
4.5.2 行为细分 | 第83-84页 |
4.5.3 可触及范围及舒适度分析 | 第84-90页 |
4.5.4 分析结果及建议 | 第9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91-93页 |
5.1 项目评价与分析 | 第91-92页 |
5.2 总结与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附件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