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1.2.1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文献资料法 | 第13-14页 |
1.3.2 图像法 | 第14页 |
1.3.3 专家访谈法 | 第14页 |
1.3.4 实地考察法 | 第14页 |
1.3.5 逻辑分析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高校健美操形体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 | 第15-25页 |
2.1 健美操与健美操形体训练的特征与关系 | 第15-17页 |
2.1.1 健美操项目的特征 | 第15-16页 |
2.1.2 形体训练的特征 | 第16页 |
2.1.3 健美操与健美操形体的内在联系 | 第16-17页 |
2.2 高校健美操课堂的特点 | 第17-20页 |
2.2.1 普通高校学生身心特征 | 第17-18页 |
2.2.2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的特征 | 第18页 |
2.2.3 普通高校学生健美操形体教学特征 | 第18-20页 |
2.3 健美操形体教学在健美操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第20-21页 |
2.3.1 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 第20页 |
2.3.2 提高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 | 第20页 |
2.3.3 是一项新型的热身活动,增加了健美操课堂色彩 | 第20-21页 |
2.4 形体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 第21-22页 |
2.4.1 循序渐进原则 | 第21页 |
2.4.2 科学合理性原则 | 第21-22页 |
2.4.3 针对性原则 | 第22页 |
2.4.4 创新性原则 | 第22页 |
2.5 形体教学内容设计的注意事项 | 第22-25页 |
2.5.1 健美操形体内容设计要源自于健美操技术特征 | 第22-23页 |
2.5.2 要充分结合普通高校学生特点 | 第23页 |
2.5.3 引进新型的流行性因素 | 第23-25页 |
第3章 高校健美操形体教学的内容设计 | 第25-60页 |
3.1 健美操形体教学内容的音乐选配 | 第25页 |
3.2 健美操形体教学的动作编排与成套设计 | 第25-60页 |
3.2.1 把杆形体成套设计 | 第25-34页 |
3.2.2 垫上形体成套设计 | 第34-42页 |
3.2.3 波浪形体成套设计 | 第42-51页 |
3.2.4 转体与跳跃成套设计 | 第51-60页 |
第4章 专家对健美操形体教学内容设计的评估 | 第60-64页 |
4.1 专家对健美操形体教学内容技术特征评估 | 第60-61页 |
4.2 专家对健美操形体教学内容整体感觉评估 | 第61-64页 |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 第64-65页 |
5.1 结论 | 第64页 |
5.2 反思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