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序 | 第8-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量子点概述 | 第11-13页 |
1.1.1 量子点的主要性质 | 第11-12页 |
1.1.2 量子点的量子效应 | 第12-13页 |
1.2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 第13-15页 |
1.2.1 物理法制备量子点 | 第13-14页 |
1.2.2 化学法 | 第14-15页 |
1.2.3 物理化学法 | 第15页 |
1.3 量子点发光机理 | 第15-18页 |
1.3.1 量子点的能级 | 第15-16页 |
1.3.2 量子点的光致发光(PL)原理 | 第16-17页 |
1.3.3 量子点的电致发光(EL)原理 | 第17-18页 |
1.4 复合型电致发光器件 | 第18-21页 |
1.4.1 聚合物起粘接作用 | 第19页 |
1.4.2 聚合物起钝化作用 | 第19页 |
1.4.3 聚合物起稳定作用 | 第19-20页 |
1.4.4 聚合物起电荷转移作用 | 第20页 |
1.4.5 聚合物起光导作用 | 第20-21页 |
1.5 研究历史 | 第21页 |
1.6 本论文主要工作及意义 | 第21-23页 |
2 器件的制备和测试 | 第23-30页 |
2.1 实验用材料介绍 | 第23-24页 |
2.2 器件制备工艺 | 第24-27页 |
2.2.1 ITO基底的清洗和处理 | 第24-25页 |
2.2.2 有机薄膜层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3 发光层的制备 | 第26页 |
2.2.4 金属电极的制备 | 第26-27页 |
2.3 器件的性能评价及测试 | 第27-30页 |
2.3.1 光谱的测量 | 第27-28页 |
2.3.2 电流-电压特性曲线的测量 | 第28页 |
2.3.3 亮度-电压特性曲线的测量 | 第28-29页 |
2.3.4 衡量器件的发光效率 | 第29-30页 |
3 R-QDs与MEH-PPV复合电致发光 | 第30-43页 |
3.1 实验方案 | 第30页 |
3.2 基础器件QDs掺杂浓度的影响 | 第30-38页 |
3.3 阳极NPB修饰的影响 | 第38-41页 |
3.4 PEDOT:PSS薄插入层的影响 | 第41-42页 |
3.5 小结 | 第42-43页 |
4 B-QDs与PVK复合电致发光 | 第43-49页 |
4.1 实验方案 | 第43页 |
4.2 器件结构分析 | 第43-44页 |
4.3 无B-QDs掺杂器件 | 第44-45页 |
4.4 B-QDs低浓度掺杂PVK获得纯净蓝光发射 | 第45-46页 |
4.5 B-QDs掺杂浓度更高时 | 第46-47页 |
4.6 小结 | 第47-49页 |
5 R-QDs与PVK复合电致发光 | 第49-59页 |
5.1 实验方案 | 第49页 |
5.2 基础器件QDs掺杂浓度的影响 | 第49-53页 |
5.3 修饰层厚度的影响 | 第53-57页 |
5.3.1 BCP层厚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5.3.2 Alq_3层厚度的影响 | 第54-56页 |
5.3.3 TPD层厚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5.4 小结 | 第57-59页 |
6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3-6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