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允价值视角的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会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4-21页 |
1.2.1 环境会计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2.2 公允价值研究文献综述 | 第17-19页 |
1.2.3 涉及公允价值的环境会计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1.2.4 文献评价 | 第20-21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公允价值与环境会计的理论分析 | 第22-32页 |
2.1 公允价值理论 | 第22-26页 |
2.1.1 公允价值符合价值和现值计量理念 | 第22-23页 |
2.1.2 公允价值是市场基础的计量 | 第23-24页 |
2.1.3 公允价值符合经济收益概念 | 第24页 |
2.1.4 公允价值满足决策有用性需求 | 第24-26页 |
2.2 环境价值理论 | 第26-29页 |
2.2.1 环境哲学中的环境价值理论 | 第26-27页 |
2.2.2 环境经济学中的环境价值理论 | 第27-28页 |
2.2.3 环境价值的会计计量需求 | 第28-29页 |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9-30页 |
2.3.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理论内涵 | 第29-30页 |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环境会计的影响 | 第30页 |
2.4 决策有用性理论 | 第30-32页 |
2.4.1 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 | 第30-31页 |
2.4.2 环境会计源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求 | 第31-32页 |
第3章 基于公允价值视角的环境资产会计研究 | 第32-49页 |
3.1 环境资产的概念 | 第32-36页 |
3.1.1 当前的环境资产概念及内容 | 第32-33页 |
3.1.2 公允价值理念下环境资产概念的扩展 | 第33-36页 |
3.2 环境资产的确认 | 第36-40页 |
3.2.1 环境资产的确认标准 | 第36-37页 |
3.2.2 资源与生态环境资产的产权归属 | 第37-39页 |
3.2.3 环境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 | 第39-40页 |
3.3 计量环境资产的公允价值 | 第40-45页 |
3.3.1 环境资产的计量单元 | 第40-41页 |
3.3.2 环境资产的最佳用途及估值前提 | 第41页 |
3.3.3 不同市场条件下环境资产的计量 | 第41-43页 |
3.3.4 环境资产的估值方法 | 第43-44页 |
3.3.5 环境资产的后续计量 | 第44-45页 |
3.4 环境资产的列报与披露 | 第45-46页 |
3.4.1 环境资产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 | 第45-46页 |
3.4.2 环境资产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 | 第46页 |
3.5 生态环境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举例 | 第46-49页 |
第4章 基于公允价值视角的环境负债会计研究 | 第49-70页 |
4.1 环境负债的概念 | 第49-54页 |
4.1.1 当前的环境负债概念及内容 | 第49-50页 |
4.1.2 公允价值理念下环境负债概念的扩展 | 第50-54页 |
4.2 环境负债的确认 | 第54-59页 |
4.2.1 环境负债的确认标准 | 第54-55页 |
4.2.2 可能性标准与公允价值 | 第55-57页 |
4.2.3 可靠计量时点的提前 | 第57-59页 |
4.3 计量环境负债的公允价值 | 第59-64页 |
4.3.1 环境负债的公允价值 | 第59-60页 |
4.3.2 期望现值技术的运用 | 第60-61页 |
4.3.3 估计环境负债的未来资源流出 | 第61-62页 |
4.3.4 风险和不确定性调整 | 第62-63页 |
4.3.5 折现率的选择 | 第63页 |
4.3.6 环境负债的后续计量 | 第63-64页 |
4.4 环境负债的列报和披露 | 第64-66页 |
4.4.1 环境负债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 | 第64-65页 |
4.4.2 环境负债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 | 第65-66页 |
4.5 环境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举例 | 第66-68页 |
4.5.1 环境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案例 | 第66-67页 |
4.5.2 案例分析与改进 | 第67-68页 |
4.6 环境资本和环境业绩 | 第68-70页 |
4.6.1 公允价值理念下的环境资本 | 第68-69页 |
4.6.2 公允价值理念下的环境业绩 | 第69-70页 |
第5章 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在我国的应用 | 第70-78页 |
5.1 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的应用现状及难点 | 第70-72页 |
5.1.1 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的应用现状 | 第70-71页 |
5.1.2 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的应用难点 | 第71-72页 |
5.2 国家宏观管理制度的完善 | 第72-76页 |
5.2.1 建立公平规范的资源交易市场 | 第72-73页 |
5.2.2 完善生态服务付费机制 | 第73-74页 |
5.2.3 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74-75页 |
5.2.4 细化企业环境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 | 第75-76页 |
5.3 组织微观理念与方法的改进 | 第76-78页 |
5.3.1 发展环境价值评估业务 | 第76页 |
5.3.2 增强环保组织的影响力 | 第76-77页 |
5.3.3 强化财会人员的环境公允价值观念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