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第13-23页 |
1 海洋酸化及其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 第13-16页 |
1.1 海洋酸化 | 第13-14页 |
1.2 海洋酸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 第14-16页 |
2 桡足类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3 研究小型底栖生物对海洋酸化响应的必要性和优势 | 第17-21页 |
3.1 小型底栖生物 | 第17-18页 |
3.2 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 第18-19页 |
3.3 海洋酸化对小型底栖生物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3.3.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3.3.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1页 |
4 本论文研究内容、目的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海水酸化对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的影响 | 第23-66页 |
1 前言 | 第23页 |
2 采样地点、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2.1 采样地点 | 第23-24页 |
2.2 采样方法 | 第24页 |
2.3 环境因子的测定 | 第24页 |
3 室内微宇宙实验 | 第24-62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3.2 样品分析 | 第26-28页 |
3.2.1 小型底栖生物的分选以及丰度、生物量和生产量的计算 | 第26-27页 |
3.2.2 线虫封片的制作、测量和种类鉴定 | 第27-28页 |
3.2.3 桡足类标本的解剖与制片 | 第28页 |
3.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8页 |
3.3 结果 | 第28-62页 |
3.3.1 海洋酸化对砂质沉积物样品中的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28-45页 |
3.3.1.1 环境因子 | 第28-29页 |
3.3.1.2 砂质沉积物样品中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及类群组成 | 第29-30页 |
3.3.1.3 海洋酸化对砂质沉积物样品中小型底栖生物类群的影响 | 第30-36页 |
3.3.1.4 海洋酸化对砂质沉积物样品中桡足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36-40页 |
3.3.1.5 海洋酸化对砂质沉积物样品中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40-45页 |
3.3.2 海洋酸化对粉砂质砂沉积物样品中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45-62页 |
3.3.2.1 环境因子 | 第45页 |
3.3.2.2 粉砂质砂沉积物样品中小型底栖生物丰度及类群组成 | 第45-46页 |
3.3.2.3 海洋酸化对粉砂质砂沉积物样品中小型底栖生物类群的影响 | 第46-52页 |
3.3.2.4 海洋酸化对粉砂质砂沉积物样品中桡足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52-57页 |
3.3.2.5 海洋酸化对粉砂质砂沉积物样品中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57-62页 |
4 讨论 | 第62-64页 |
5 小结 | 第64-66页 |
第三章 海水酸化对日角猛水蚤和日本虎斑猛水蚤摄食率的影响 | 第66-73页 |
1 前言 | 第66-6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7-6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6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67-68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68-69页 |
3 结果 | 第69-71页 |
3.1 海水酸化对日角猛水蚤摄食率的影响 | 第69-70页 |
3.2 海水酸化对日本虎斑猛水蚤摄食率的影响 | 第70页 |
3.3 2种桡足类摄食率的比较 | 第70-71页 |
4 讨论 | 第71-72页 |
5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三世代时间尺度上海水酸化对日角猛水蚤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 第73-84页 |
1 前言 | 第73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3-7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7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73-75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75-76页 |
3 结果 | 第76-82页 |
3.1 三世代尺度上海水酸化对日角猛水蚤发育的影响 | 第76-80页 |
3.1.1 三世代尺度上海水酸化对日角猛水蚤各发育时期的影响 | 第76-79页 |
3.1.2 三世代尺度上海水酸化对日角猛水蚤存活率的影响 | 第79页 |
3.1.3 三世代尺度上海水酸化对日角猛水蚤雌雄比的影响 | 第79-80页 |
3.2 二世代尺度上海水酸化对日角猛水蚤繁殖的影响 | 第80-82页 |
4 讨论 | 第82-83页 |
5 小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个人简历 | 第94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