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城市道路衔接规划及其评价 | 第12-14页 |
1.2.2 路网可靠性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功能界定 | 第18-29页 |
2.1 不同等级城市道路功能分析 | 第18-20页 |
2.2 不同等级城市道路功能影响因素 | 第20-23页 |
2.2.1 道路等级 | 第20-21页 |
2.2.2 出行距离 | 第21页 |
2.2.3 交通需求 | 第21-22页 |
2.2.4 土地利用性质 | 第22-23页 |
2.3 城市道路网络功能界定 | 第23-24页 |
2.3.1 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阶段 | 第23-24页 |
2.3.2 城市道路网络系统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 | 第24页 |
2.4 城市道路衔接规划 | 第24-28页 |
2.4.1 道路衔接控制性指标 | 第24-26页 |
2.4.2 基于道路功能的两阶段道路衔接规划 | 第26-27页 |
2.4.3 越级道路相交的探讨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城市道路衔接规划评价方法 | 第29-48页 |
3.1 城市道路衔接评价方法 | 第29页 |
3.2 网络系统可靠度 | 第29-31页 |
3.2.1 蒙特卡罗网络系统可靠度 | 第30页 |
3.2.2 单元重要度分析 | 第30-31页 |
3.3 路网单元可靠度分析 | 第31-39页 |
3.3.1 路网单元可靠度的内涵 | 第32页 |
3.3.2 路段单元可靠度分析 | 第32-34页 |
3.3.3 节点单元可靠度分析 | 第34-39页 |
3.4 城市道路网中越级交叉问题的研究 | 第39-47页 |
3.4.1 模型建立 | 第39-40页 |
3.4.2 交通功能分析 | 第40-43页 |
3.4.3 服务功能分析 | 第43-46页 |
3.4.4 交通功能和服务功能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郑州市某区域路网的道路衔接评价及改善 | 第48-65页 |
4.1 路网模型的选取 | 第48-49页 |
4.2 路网模型的建立 | 第49-52页 |
4.3 现状路网道路衔接评价分析 | 第52-57页 |
4.3.1 路网结构分析 | 第52-53页 |
4.3.2 路网的交通功能分析 | 第53-55页 |
4.3.3 路网的服务功能分析 | 第55-57页 |
4.4 路网的改善分析 | 第57-64页 |
4.4.1 一期路网的改善 | 第57-61页 |
4.4.2 二期路网的改善 | 第61-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A 现状区域路网功能分析道路重要度云图 | 第70-71页 |
附录 B 改善区域路网功能分析道路重要度云图 | 第71-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