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合同法论文

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3 研究思路第11页
    1.4 文献综述第11-13页
        1.4.1 国外立法例第11-12页
        1.4.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5 论文结构第13-14页
第2章 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基本理论第14-25页
    2.1 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的含义界定第14-15页
    2.2 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的理论基础第15-16页
        2.2.1 契约自由原则第15页
        2.2.2 合同史理论第15页
        2.2.3 经济效益原则第15-16页
    2.3 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的特征第16页
    2.4 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的法律性质第16-17页
    2.5 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的成立第17-18页
    2.6 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的生效第18页
    2.7 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的效力第18-21页
        2.7.1 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效力的基础第18-19页
        2.7.2 两种关于预约合同效力的学说第19-20页
        2.7.3 我国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的效力第20-21页
    2.8 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的违约责任第21-23页
        2.8.1 归责原则第21页
        2.8.2 责任形态及范围第21-23页
    2.9 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与本约合同的关系第23-25页
        2.9.1 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与本约合同的联系第23页
        2.9.2 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与本约合同的区别第23-24页
        2.9.3 审判实践中如何区分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和本约合同第24-25页
第3章 我国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的立法现状及不足第25-29页
    3.1 我国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的立法现状第25页
    3.2 我国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在立法和实践中的不足第25-29页
        3.2.1 我国《民法通则》与《合同法》都没有规定预约合同第25-26页
        3.2.2 《买卖合同解释三》第二条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第26页
        3.2.3 前后两个司法解释不衔接第26页
        3.2.4 未明确不具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效力第26-27页
        3.2.5 《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 5 条对“购房款”的规定过于模糊第27页
        3.2.6 《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 5 条“应当被认定为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情形未明确可否预告登记第27-28页
        3.2.7 立法未明确准购房人因开发商隐瞒“限购”政策而与其签订预约合同的权利保护规则第28-29页
第4章 我国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制度的完善第29-33页
    4.1 我国立法有必要明确规定预约合同第29-30页
    4.2 完善《买卖合同解释三》第二条的内容第30-31页
    4.3 有机衔接两个司法解释的内容第31页
    4.4 明确预售许可证未取得不影响商品房买卖预约合同的效力第31-32页
    4.5 通过立法明确开发商将有关“限购”政策向准购房人告知的义务第32-33页
结语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6页
致谢第36-3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刑事诉讼证人保护制度的完善
下一篇:论商标使用的认定